“春光故故惱人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光故故惱人情”全詩
積雨水衣龍頷滑,晚晴山翠佛螺青。
月邊柳色疏疏見,風外梅花細細聽。
半夜白云生石枕,潤珠蒸濕醉魂醒。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和鄭十三東齋言事二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鄭十三東齋言事二首》是宋代李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光故故惱人情,
春天的光景,故而讓人感到煩躁,
新葺茆茨欲醉經。
新修葺的茅屋,讓人有醉意沿襲。
積雨水衣龍頷滑,
雨水積聚,衣衫濕透如龍的頷部滑動,
晚晴山翠佛螺青。
傍晚的晴天,山巒蒼翠如佛螺的綠色。
月邊柳色疏疏見,
月光邊上,柳樹的顏色稀疏可見,
風外梅花細細聽。
風吹之外,梅花細細地傾聽。
半夜白云生石枕,
半夜時分,白云漂浮如石枕,
潤珠蒸濕醉魂醒。
露珠蒸發,濕潤了我的魂魄,使我清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感受。詩中的春光讓人感到煩躁,可能是因為美景的短暫與易逝,以及人們對美好的渴望與追求。同時,詩中也描繪了自然界的景色,如新修葺的茅屋、積雨和晚晴的山巒,以及月光下的柳樹和風吹中的梅花。這些描繪呈現出一幅幅細膩而富有意境的畫面。
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通過對自然界的描繪,將景物與人的情感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意境。例如,雨水積聚如龍頷滑動,形象地表達了雨水的流動和濕潤;山巒蒼翠如佛螺的綠色,給人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感覺;白云漂浮如石枕,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意象。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描繪細膩的場景和運用富有韻律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光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豐富,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美的享受,并引發內心對于生活與人情的思考。
“春光故故惱人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èng shí sān dōng zhāi yán shì èr shǒu
和鄭十三東齋言事二首
chūn guāng gù gù nǎo rén qíng, xīn qì máo cí yù zuì jīng.
春光故故惱人情,新葺茆茨欲醉經。
jī yǔ shuǐ yī lóng hàn huá, wǎn qíng shān cuì fú luó qīng.
積雨水衣龍頷滑,晚晴山翠佛螺青。
yuè biān liǔ sè shū shū jiàn, fēng wài méi huā xì xì tīng.
月邊柳色疏疏見,風外梅花細細聽。
bàn yè bái yún shēng shí zhěn, rùn zhū zhēng shī zuì hún xǐng.
半夜白云生石枕,潤珠蒸濕醉魂醒。
“春光故故惱人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