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春不見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春不見花”全詩
寒深無伴侶,路盡有平沙。
磧冷唯逢雁,天春不見花。
莫隨征將意,垂老事輕車。
作者簡介(于鵠)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送張司直入單于(一作送客游邊)》于鵠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司直入單于(一作送客游邊)》
若過并州北,
誰人不憶家。
寒深無伴侶,
路盡有平沙。
磧冷唯逢雁,
天春不見花。
莫隨征將意,
垂老事輕車。
中文譯文:
如果經過并州的北方,
無人不會思念家鄉。
寒冷深沉,無伴侶相伴,
路途終將到達平沙。
寒磧的寒冷只有飛過的雁會遇到,
春天的天空卻看不見鮮花。
不要隨意追隨征將的心意,
老去時只需輕松地度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于鵠創作的,是一首送別詩。詩人以他內心深處的思鄉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北方寒冷的景象和荒涼的沙漠之路,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離別的傷感。
詩中以北方的并州作為背景,表達了離別時的思鄉之情。詩人所到之處,無人不會思念家鄉,這種思鄉之情又與作者自身的離別相呼應。在荒涼的沙漠之路上,寒冷的環境與無伴侶相伴的孤寂感營造出一種凄涼和無奈的氛圍。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使用了對比手法,將寒磧與溫暖的春天做了對比。寒磧的寒冷只有幾只飛過的雁才會遇到,而溫暖的春天卻看不見花朵的盛開。這種對比凸顯出離別的苦痛,無論是離開家鄉還是離開親人,都會錯過家鄉的春天和親人的身影,加深了離別的傷感。
詩的最后兩句"莫隨征將意,垂老事輕車"表達了作者不愿意被戰爭所迷惑,希望能夠選擇平安簡單的生活。詩人認為不應該隨意追隨戰爭的意愿,而是要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享受生活中。這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現實的一種感慨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離別時的思鄉之情,以及對離別和家鄉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平和生活的向往。
“天春不見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sī zhí rù chán yú yī zuò sòng kè yóu biān
送張司直入單于(一作送客游邊)
ruò guò bīng zhōu běi, shuí rén bù yì jiā.
若過并州北,誰人不憶家。
hán shēn wú bàn lǚ, lù jǐn yǒu píng shā.
寒深無伴侶,路盡有平沙。
qì lěng wéi féng yàn, tiān chūn bú jiàn huā.
磧冷唯逢雁,天春不見花。
mò suí zhēng jiāng yì, chuí lǎo shì qīng chē.
莫隨征將意,垂老事輕車。
“天春不見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