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女織玄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婺女織玄綃”全詩
空山搗寒月,傳聲徹云閨。
可笑綺縠女,不識砧與機。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搗帛石》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搗帛石》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廌。這首詩描述了婺女織綢緞的情景,表達了對勤勞工作的贊美和對無知女子的諷刺。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婺女織玄綃,欲作六銖衣。
空山搗寒月,傳聲徹云閨。
可笑綺縠女,不識砧與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婺女織綢緞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女工勤勞工作的稱贊和對部分女子無知、輕浮行為的諷刺。
首先,詩中的"婺女"指的是杭州婺州(今浙江金華)的女子,以其織綢緞的技藝而著名。詩的第一句"婺女織玄綃,欲作六銖衣"描繪了婺女們織綢緞的情景,她們努力地織造著精美的綢緞,準備做成一件華美的六銖衣服。這里的"玄綃"指的是黑色的綢緞,有一種神秘而高貴的感覺。通過描繪婺女的工作場景,詩中展現了女性的努力和勤勞。
接著,詩的第二句"空山搗寒月,傳聲徹云閨"描繪了婺女們在寂靜的山間搗擊著寒冷的月光,聲音傳遍云閨(指女子的居室)。這里的"搗寒月"形象地表達了婺女們勤勞工作的情景,也體現了她們不畏寒冷、孤獨的精神。
最后,詩的最后兩句"可笑綺縠女,不識砧與機"則是對一些女子的諷刺。"綺縠女"是指那些只知道穿著華麗而不懂得勤勞的女子。她們對砧和機這兩個與織綢緞密切相關的工具一無所知,顯示出她們的無知和浮躁。通過對比婺女的勤勞和這些女子的無知,詩中表達了對勤勞和知識的崇尚,以及對浮躁和無知的嘲諷。
總的來說,李廌的《搗帛石》通過描繪婺女織綢緞的情景,表達了對勤勞工作的贊美和對無知女子的諷刺。詩人通過對比,提醒人們應該崇尚勤勞和知識,而不是追求虛榮和浮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宋代社會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對比,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婺女織玄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ǎo bó shí
搗帛石
wù nǚ zhī xuán xiāo, yù zuò liù zhū yī.
婺女織玄綃,欲作六銖衣。
kōng shān dǎo hán yuè, chuán shēng chè yún guī.
空山搗寒月,傳聲徹云閨。
kě xiào qǐ hú nǚ, bù shí zhēn yǔ jī.
可笑綺縠女,不識砧與機。
“婺女織玄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