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首忽西真有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馬首忽西真有數”全詩
此生兀兀老江山,曩事紛紛過風雨。
君行嶺上正穿云,我向津頭欲呼渡。
石門秀絕冠荊楚,萬壑千巖供指顧。
赴澗哀泉咽復流,出岫閑云散還聚。
遙應寫懷遠憐我,瘦馬饑童傍江霧。
平時追隨若形影,異縣相望忽如許。
他年兩翁各賦歸,思山便可拏舟去。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會作詩次其韻》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會作詩次其韻》是宋代李廌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和友人的相聚,并通過山水之間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脂車欲入南山路,
馬首忽西真有數。
此生兀兀老江山,
曩事紛紛過風雨。
這一節描述了脂車駛入南山路,馬首突然向西,表明友人的到來。作者感慨地說,這一生過得匆匆,老去的是這江山,曾經的事情都隨著風雨紛紛飄逝。
君行嶺上正穿云,
我向津頭欲呼渡。
石門秀絕冠荊楚,
萬壑千巖供指顧。
這一節描繪了友人行走在嶺上,穿越云霧,而作者則站在渡口,準備呼喚渡船。石門之美獨具特色,屹立在荊楚之間,千萬壑巖形成了壯麗的景色,向人們展示著無盡的美景。
赴澗哀泉咽復流,
出岫閑云散還聚。
遙應寫懷遠憐我,
瘦馬饑童傍江霧。
這一節描繪了作者和友人一同前往澗中,悲哀的泉水流淌著,從山岫中涌出,然后在山間散開,又匯聚成為一股。詩人遙望友人行走的遠方,心中對友情的思念和眷戀之情涌上心頭。瘦馬和饑餓的童子靠近江霧,增添了詩情畫意。
平時追隨若形影,
異縣相望忽如許。
他年兩翁各賦歸,
思山便可拏舟去。
這一節表達了作者和友人平日里如影隨形,但現在相距異縣,突然間相見的時刻如此的稀少。詩人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兩位老者都能回到故鄉,再次各自寫下歸鄉的詩篇,到時候就可以一同乘舟去思山了。
這首詩詞以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友人的到來和離去,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山水景色的描寫與人情的表達相結合,形成了一幅生動而深情的畫卷,讓讀者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友情的珍貴。
“馬首忽西真有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é lín zì nán yì zhì zàn xiāng huì zuò shī cì qí yùn
德麟自南邑至酇相會作詩次其韻
zhī chē yù rù nán shān lù, mǎ shǒu hū xī zhēn yǒu shù.
脂車欲入南山路,馬首忽西真有數。
cǐ shēng wù wù lǎo jiāng shān, nǎng shì fēn fēn guò fēng yǔ.
此生兀兀老江山,曩事紛紛過風雨。
jūn xíng lǐng shàng zhèng chuān yún, wǒ xiàng jīn tóu yù hū dù.
君行嶺上正穿云,我向津頭欲呼渡。
shí mén xiù jué guān jīng chǔ, wàn hè qiān yán gōng zhǐ gù.
石門秀絕冠荊楚,萬壑千巖供指顧。
fù jiàn āi quán yàn fù liú, chū xiù xián yún sàn hái jù.
赴澗哀泉咽復流,出岫閑云散還聚。
yáo yīng xiě huái yuǎn lián wǒ, shòu mǎ jī tóng bàng jiāng wù.
遙應寫懷遠憐我,瘦馬饑童傍江霧。
píng shí zhuī suí ruò xíng yǐng, yì xiàn xiāng wàng hū rú xǔ.
平時追隨若形影,異縣相望忽如許。
tā nián liǎng wēng gè fù guī, sī shān biàn kě ná zhōu qù.
他年兩翁各賦歸,思山便可拏舟去。
“馬首忽西真有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