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紆余檀溪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紆余檀溪水”全詩
墓樹半枯槎,冥冥立晨霧。
鼎國昔未分,蕭墻梗天步。
呼蒼復何用,龍臥獨不顧。
紆余檀溪水,黯慘蔡州路。
登樓欲遣憂,君看仲宣賦。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劉表廟》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劉表廟》是李廌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述了作者前往景升墓拜祭的情景,以及對國家衰敗和個人憂愁的思考。
譯文:
走進東郭門,前來拜謁景升墓。墓旁的樹半枯,朦朦朧朧的晨霧籠罩著。曾經的鼎盛國度如今已經破碎,高墻擋住了天空的步伐。呼喚蒼天又有何用,即便龍躺臥也不再關心。曲折流動的檀溪水,映襯著陰沉悲涼的蔡州路。登上樓閣欲消愁緒,君王請看仲宣的賦作。
詩意:
《劉表廟》通過景升墓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衰敗和個人憂愁的感慨。詩中的景象呈現出一種荒涼和凄涼的氛圍,墓樹的半枯、晨霧的籠罩,以及鼎盛國度的衰退,都傳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觸動。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和歷史景觀,抒發了對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的思考。
賞析:
《劉表廟》以景升墓為背景,巧妙地運用景物描寫和寓意象征,表達了作者對時代沉浮和命運無常的感慨。墓樹半枯、晨霧籠罩,烘托出一種陰郁的氛圍,與國家的衰敗相呼應。鼎國未分、高墻梗天步,展示了國家的輝煌曾經和現在的困頓。詩中的呼喚蒼天、龍不顧,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奈與憂慮。紆余檀溪水、黯慘蔡州路,將個人的憂愁與國家的衰敗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悲涼的意境。最后,詩人登上樓閣,欲以君王的視角看仲宣的賦作,或許寄寓了對歷史文化的追思和對未來的期許。
《劉表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將個人情感與國家命運相融合,展現了作者對時代滄桑和個人命運的反思。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情感表達,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紆余檀溪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ǎo miào
劉表廟
rù zì dōng guō mén, yán bài jǐng shēng mù.
入自東郭門,言拜景升墓。
mù shù bàn kū chá, míng míng lì chén wù.
墓樹半枯槎,冥冥立晨霧。
dǐng guó xī wèi fēn, xiāo qiáng gěng tiān bù.
鼎國昔未分,蕭墻梗天步。
hū cāng fù hé yòng, lóng wò dú bù gù.
呼蒼復何用,龍臥獨不顧。
yū yú tán xī shuǐ, àn cǎn cài zhōu lù.
紆余檀溪水,黯慘蔡州路。
dēng lóu yù qiǎn yōu, jūn kàn zhòng xuān fù.
登樓欲遣憂,君看仲宣賦。
“紆余檀溪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