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公沐發望年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社公沐發望年豐”全詩
未報田間禾穎秀,但驚堂上燕巢空。
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溝擬乞聰。
老病不知秋過半,謾芻新釀要治聾。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社日書懷》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社日書懷》是宋代詩人李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社公沐發望年豐,
豈謂雨余仍苦風。
未報田間禾穎秀,
但驚堂上燕巢空。
里人分胙祈微福,
稚子爬溝擬乞聰。
老病不知秋過半,
謾芻新釀要治聾。
【中文譯文】
農歷節日社日來臨,我懷著對新年豐收的期望,
沒想到雨季過后仍有寒風不斷吹襲。
莊稼還沒有報答田間的辛勤,麥苗卻已經茁壯,
只是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家里的燕子已經飛離了它的窩。
村里的人們分食祭祀的食品,祈求微薄的福祉,
年幼的孩子在田間爬溝,希望能夠得到聰明才智。
我這位年邁而疾病纏身的人,不知道秋天已經過了一半,
嘴里嚼著粗糠喝著新釀,卻希望能治愈我的耳聾。
【詩意與賞析】
《社日書懷》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詩人以社日為背景,描繪了田間勞作和村莊的景象,展現了農民對豐收的期盼和對自然的無奈。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莊稼和麥苗的描述與家中燕子飛離的情景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農田與家庭的互動和變遷。
詩人還通過描寫村民祭祀和孩子求學的場景,展現了農村社會的祈福和教育追求。詩人自身的老病和耳聾問題成為表達內心苦悶和渴望康復的隱喻。他用嚼著粗糠和喝新釀的行為表達了對生活的勉強和對康復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質樸的描寫和平實的情感,反映了宋代農村社會的生活狀態和人們的心理體驗。通過對農田、家庭和自身的關注,詩人傳遞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困境的思考,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社公沐發望年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è rì shū huái
社日書懷
shè gōng mù fā wàng nián fēng, qǐ wèi yǔ yú réng kǔ fēng.
社公沐發望年豐,豈謂雨余仍苦風。
wèi bào tián jiān hé yǐng xiù, dàn jīng táng shàng yàn cháo kōng.
未報田間禾穎秀,但驚堂上燕巢空。
lǐ rén fēn zuò qí wēi fú, zhì zǐ pá gōu nǐ qǐ cōng.
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溝擬乞聰。
lǎo bìng bù zhī qiū guò bàn, mán chú xīn niàng yào zhì lóng.
老病不知秋過半,謾芻新釀要治聾。
“社公沐發望年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