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怨入胡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怨入胡琴”全詩
蟠身宅幽竇,心期千歲藏。
爾非虎而翼,何乃巧取將。
剝啄繞樹腹,卷舌利鉤芒。
一身禍眾命,曾未厭饑吭。
流怨入胡琴,美人借余商。
鵜鴃相唯和,次第歇芬芳。
吾生獨何事,有喙三尺長。
富歲常苦饑,不能饜糟糠。
寧饑忍效汝,豈復思隨陽。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啄木鳥》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啄木鳥》是一首宋代李廌創作的詩詞。這首詩以啄木鳥為主題,通過描寫啄木鳥的形象和行為,表達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啄木鳥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于堅韌不拔、追求夢想的思考和感悟。
詩中描述了小蟲蠹堅木的情景,雖然它體型微小,但自以為自己的嘴巴和頰部堅硬有力。它蜷身在幽暗的樹洞中,心中期盼自己的壽命能夠延長到千歲。它雖然沒有虎的力量,卻巧妙地以自己的方式獲取食物。它剝啄著樹干,用卷曲的舌頭和銳利的鉤爪尋找食物。盡管它身上有很多禍患和命運的折磨,但它從未對饑餓和辛勞感到厭倦。
詩中還提到了流怨入胡琴,表示啄木鳥的怨恨之情如同流淌入胡琴之中,而美人則借用了啄木鳥的形象來形容自己的才情。啄木鳥與鵜鴃相唯和,次第歇芬芳,表達了作者對于藝術創作和人生的理解。啄木鳥的辛勤努力與鵜鴃的美妙歌聲相得益彰,它們各自在自己的領域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價值。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作者的思考。作者自問自己的生命中有何事情能與啄木鳥相提并論,啄木鳥擁有三尺長的喙,而作者則沒有如此長的才華和能力。作者富有歲月卻常常忍受饑餓之苦,不能飽食終日。然而,作者寧愿在饑餓中忍耐,效法啄木鳥的精神,而不是追隨太陽的軌跡。這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夢想和堅守信念的思考,倡導在困難中堅持不懈。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啄木鳥的形象和行為,表達了對于堅韌不拔、追求夢想的崇高贊美。
“流怨入胡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uó mù niǎo
啄木鳥
xiǎo chóng dù jiān mù, zì yì wěn jiá gāng.
小蟲蠹堅木,自意吻頰剛。
pán shēn zhái yōu dòu, xīn qī qiān suì cáng.
蟠身宅幽竇,心期千歲藏。
ěr fēi hǔ ér yì, hé nǎi qiǎo qǔ jiāng.
爾非虎而翼,何乃巧取將。
bāo zhuó rào shù fù, juǎn shé lì gōu máng.
剝啄繞樹腹,卷舌利鉤芒。
yī shēn huò zhòng mìng, céng wèi yàn jī kēng.
一身禍眾命,曾未厭饑吭。
liú yuàn rù hú qín, měi rén jiè yú shāng.
流怨入胡琴,美人借余商。
tí jué xiāng wéi hé, cì dì xiē fēn fāng.
鵜鴃相唯和,次第歇芬芳。
wú shēng dú hé shì, yǒu huì sān chǐ zhǎng.
吾生獨何事,有喙三尺長。
fù suì cháng kǔ jī, bù néng yàn zāo kāng.
富歲常苦饑,不能饜糟糠。
níng jī rěn xiào rǔ, qǐ fù sī suí yáng.
寧饑忍效汝,豈復思隨陽。
“流怨入胡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