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此一柱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恃此一柱力”全詩
抵茲嵩高前,始覺眾山陋。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四維既張弛,穹壤托高厚。
卿云冪上國,秀色連楚藪。
眾峰無聳峭,配此真培塿。
固將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出類復何言,聊貽澗濱叟。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過具茨諸山始達嵩少》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具茨諸山始達嵩少》是宋代李廌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初踰千峰時,千峰各呈秀。
初次攀登千峰之時,每座山峰都顯得秀美。
抵茲嵩高前,始覺眾山陋。
抵達嵩山之前,才意識到其他山峰的矮小。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依仗著嵩山的巍峨力量,我敢于將天地剖開。
四維既張弛,穹壤托高厚。
四方天地張開,支撐著高廣的穹頂和大地。
卿云冪上國,秀色連楚藪。
卿云籠罩著上國,美景延綿至楚國的藪林。
眾峰無聳峭,配此真培塿。
其他山峰不再高聳峭拔,只有嵩山與之相配。
固將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嵩山固然比其他山峰高出數倍,但絕不僅僅是吞噬八九座山峰。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我身如一顆草木,卻想獨占這片山峰。
出類復何言,聊貽澗濱叟。
嵩山的杰出無法言喻,只能把這份景色獻給澗邊的老人。
這首詩詞以描繪嵩山之行為主題,通過對嵩山與其他山峰的對比,表達了山勢高峻的壯麗和超越凡俗的意象。嵩山被描繪為一座巍峨雄偉的山峰,其他山峰在它面前顯得矮小,凸顯了嵩山的獨特性和壯美景色。詩人展示了對嵩山的景色的欣賞和對其雄偉力量的敬畏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嵩山面前的震撼和感嘆之情,展現了山水之美和自然景觀的壯麗魅力。
“恃此一柱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jù cí zhū shān shǐ dá sōng shǎo
過具茨諸山始達嵩少
chū yú qiān fēng shí, qiān fēng gè chéng xiù.
初踰千峰時,千峰各呈秀。
dǐ zī sōng gāo qián, shǐ jué zhòng shān lòu.
抵茲嵩高前,始覺眾山陋。
shì cǐ yī zhù lì, tiān dì gǎn fēn pōu.
恃此一柱力,天地敢分剖。
sì wéi jì zhāng chí, qióng rǎng tuō gāo hòu.
四維既張弛,穹壤托高厚。
qīng yún mì shàng guó, xiù sè lián chǔ sǒu.
卿云冪上國,秀色連楚藪。
zhòng fēng wú sǒng qiào, pèi cǐ zhēn péi lǒu.
眾峰無聳峭,配此真培塿。
gù jiāng bèi shí bǎi, hé zhǐ tūn bā jiǔ.
固將倍十百,何止吞八九。
yú shēn yī cǎo mù, nǎi yù shàn qù qǔ.
余身一草木,乃欲擅去取。
chū lèi fù hé yán, liáo yí jiàn bīn sǒu.
出類復何言,聊貽澗濱叟。
“恃此一柱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