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各紛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篇章各紛拏”全詩
篇章各紛拏,錦組貫珠貝。
高譚生清風,石齒漱湍瀨。
安得樓蘭肉,充庖余炙膾。
分類: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會居易齋分韻》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會居易齋分韻》
君子何樂胥,
清夜以文會。
篇章各紛拏,
錦組貫珠貝。
高譚生清風,
石齒漱湍瀨。
安得樓蘭肉,
充庖余炙膾。
中文譯文:
貴族們為何如此快樂,
在寧靜的夜晚以文學相會。
各種文章被拿出來,
像錦緞串起珍珠和貝殼。
高雅的談論誕生于清風之中,
洗滌著巖石間流淌的急流。
但愿能夠得到樓蘭的美味佳肴,
作為宴會上豐盛的炙烤美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清靜的夜晚,君子們聚集在一起,以文學交流為樂。篇章紛紛被呈現出來,宛如華麗的錦緞串起珍珠和貝殼一般。高雅的談論在清風中誕生,洗滌著奔騰的急流。詩人渴望享受樓蘭的美食,將其作為宴會上豐盛的炙烤佳肴。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夜晚的文學聚會,展現了宋代士人的雅趣和追求。詩人用"君子"一詞來形容參與這樣聚會的人,強調他們的高尚品質和修養。詩中使用了一系列形象生動的比喻,如將篇章比作珍珠和貝殼,將清風與談論聯系在一起,將洗滌急流與洗滌思想相對應。這些比喻和意象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氛圍,強調了詩人對文學和雅趣的追求。
最后兩句"安得樓蘭肉,充庖余炙膾",表達了詩人對美食的向往。樓蘭是古代西域的一個重要城市,被視為美食的象征。詩人希望能夠享受到樓蘭的美味佳肴,使宴會更加豐盛和愉悅。
整首詩以其流暢的語言和精美的意象,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文化素養和追求,同時表達了對美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章各紛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ì jū yì zhāi fēn yùn
會居易齋分韻
jūn zǐ hé lè xū, qīng yè yǐ wén huì.
君子何樂胥,清夜以文會。
piān zhāng gè fēn ná, jǐn zǔ guàn zhū bèi.
篇章各紛拏,錦組貫珠貝。
gāo tán shēng qīng fēng, shí chǐ shù tuān lài.
高譚生清風,石齒漱湍瀨。
ān dé lóu lán ròu, chōng páo yú zhì kuài.
安得樓蘭肉,充庖余炙膾。
“篇章各紛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