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葉履聲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聞葉履聲重”全詩
年年山下人,長見騎白龍。
洞門黑無底,日夜唯雷風。
清齋將入時,戴星兼抱松。
石徑陰且寒,地響知遠鐘。
似行山林外,聞葉履聲重。
低礙更俯身,漸遠晝夜同。
時時白蝙蝠,飛入茅衣中。
行久路轉窄,靜聞水淙淙。
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宮。
作者簡介(于鵠)
于鵠,大歷、貞元間詩人也。隱居漢陽,嘗為諸府從事。其詩語言樸實生動,清新可人;題材方面多描寫隱逸生活,宣揚禪心道風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謠》、《江南曲》、《題鄰居》、《塞上曲》、《悼孩子》、《長安游》、《惜花 》、《南溪書齋》、《題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謠》和《江南曲》兩首詩流傳最廣。
《秦越人洞中詠》于鵠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秦越人洞中詠
扁鵲得仙處,傳是西南峰。
年年山下人,長見騎白龍。
洞門黑無底,日夜唯雷風。
清齋將入時,戴星兼抱松。
石徑陰且寒,地響知遠鐘。
似行山林外,聞葉履聲重。
低礙更俯身,漸遠晝夜同。
時時白蝙蝠,飛入茅衣中。
行久路轉窄,靜聞水淙淙。
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于鵠所作,描繪了扁鵲修煉成仙的過程。扁鵲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和神醫,據傳他在秦時千里迢迢地尋找仙草,最終在西南峰得道成仙。詩中描述了扁鵲修煉仙道的洞中景象,給人一種神秘而宏偉的感覺。
詩中以扁鵲得道的西南峰為背景,描繪了年年山下的人們,長年見到騎著白龍的仙人。洞門如黑色的深淵,只有雷聲和風聲不斷回蕩。扁鵲在清晨準備進餐時,戴著星星和抱著松枝。石徑在陰涼中,地面的回聲傳來的遠處鐘聲。當扁鵲走出山林,聽到葉子落地的聲音更加清晰、沉重,他不得不低下身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色的蝙蝠常常飛入他的茅衣中。長時間的行走使路徑變窄,只能聽到水淙淙的聲音。詩人最后表達了希望能夠遇到一位伴隨扁鵲一起進入朝天宮的人。
整首詩詞以雄渾的句式和生動的用詞描繪了扁鵲修煉仙道的景象,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示了仙人的神奇和神秘。詩中融入了山林、雷聲、水聲等自然元素,使整首詩具有一種濃郁的山野氣息。此外,詩中還有對扁鵲修煉的艱苦和孤獨的描寫,同時表達了詩人對仙人境界的向往和希望能有一位伴隨扁鵲一同進入朝天宮的人。
整體而言,這首詩別開了扁鵲成仙的奇幻景象,通過描寫自然的細節和修煉的艱辛,使人對仙境和修仙的憧憬之情油然而生。
“聞葉履聲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yuè rén dòng zhōng yǒng
秦越人洞中詠
biǎn què dé xiān chù, chuán shì xī nán fēng.
扁鵲得仙處,傳是西南峰。
nián nián shān xià rén, zhǎng jiàn qí bái lóng.
年年山下人,長見騎白龍。
dòng mén hēi wú dǐ, rì yè wéi léi fēng.
洞門黑無底,日夜唯雷風。
qīng zhāi jiāng rù shí, dài xīng jiān bào sōng.
清齋將入時,戴星兼抱松。
shí jìng yīn qiě hán, dì xiǎng zhī yuǎn zhōng.
石徑陰且寒,地響知遠鐘。
shì xíng shān lín wài, wén yè lǚ shēng zhòng.
似行山林外,聞葉履聲重。
dī ài gèng fǔ shēn, jiàn yuǎn zhòu yè tóng.
低礙更俯身,漸遠晝夜同。
shí shí bái biān fú, fēi rù máo yī zhōng.
時時白蝙蝠,飛入茅衣中。
xíng jiǔ lù zhuǎn zhǎi, jìng wén shuǐ cóng cóng.
行久路轉窄,靜聞水淙淙。
dàn yuàn féng yī rén, zì dé cháo tiān gōng.
但愿逢一人,自得朝天宮。
“聞葉履聲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