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百越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陽百越間”全詩
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仍聞西上客,咫尺謁天顏。
分類: 九日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朱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
獨坐三臺妙,重陽百越間。
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仍聞西上客,咫尺謁天顏。
中文譯文:
九日陪劉中丞在昌樂寺宴會,送梁廷評回去
獨自坐在三臺上,感受到了重陽百越之間的美妙。
心靈如水,可以遠離塵囂,如霜氣一樣進入秋山。
對于舊時的遺物簪子,我不會棄置不顧,寧愿不戴帽子而還還給你。
仍然聽說西上客,好像他們只有咫尺之遙就可以謁見天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運 用了唐代流行的七言絕句形式,描述了作者在昌樂寺與劉中丞宴會并送梁廷評回去的情景。抒發了作者關于離鄉別親、懷舊思鄉和對朝廷事務的關切。
詩的第一句“獨坐三臺妙,重陽百越間。”表達了作者身處在高臺之上,眺望山水之間,感受到的美妙和自得。詩中的“三臺”指的是昌樂寺的高臺,而“重陽百越”則表示作者的心境高邁,感觸深長,與時光對比,反映出對逝去歲月的思考。
第二句“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通過將心靈比喻為水心來表達,意味著作者希望能夠保持平靜和純凈。作者感受到了秋天的霜氣進入山中,進一步突出了作者對時節變化的敏感和對逝去時光的思念。
第三句“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時光的珍惜和對文人雅士的忠誠。作者愿意保留并懷念過去的遺物,寧愿不戴頭巾、帽子,傳遞出一種不事俗世的情懷。
最后一句“仍聞西上客,咫尺謁天顏。”通過形容“西上客”,也就是前來朝廷的客人,來表達對朝廷事務的關切。作者表示咫尺之遙,好像只需稍稍走一段路便可以跟天子見面,借此表達對朝廷的向往和對國家安寧的祈愿。
整首詩以優美的詞語描繪了作者在昌樂寺宴會時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來抒發作者復雜的情感和思緒,展現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懷和期望。
“重陽百越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péi liú zhōng chéng yàn chāng lè sì sòng liáng tíng píng
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
dú zuò sān tái miào, chóng yáng bǎi yuè jiān.
獨坐三臺妙,重陽百越間。
shuǐ xīn guān yuǎn sú, shuāng qì rù qiū shān.
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
bù qì yí zān jiù, níng cí luò mào hái.
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réng wén xī shàng kè, zhǐ chǐ yè tiān yán.
仍聞西上客,咫尺謁天顏。
“重陽百越間”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