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江暮云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巴江暮云碧”全詩
萬里水連天,巴江暮云碧。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規夜啼江樹白。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望夫石》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望夫石,
佳名望夫處,
苔蘚覆蓋著孤石。
長長的江水似乎延綿到天邊,
巴江的暮色與云彩一樣碧藍。
湘妃在這里哭泣,竹子變得斑駁,
子規在夜晚啼叫,江樹顯得蒼白。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被稱為“望夫石”的地方。詩人用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這個地方的美景以及與之相關的傳說。
首先,詩人贊美了這個地方的名字“望夫處”,暗示著這里有一種特殊的景觀。其次,詩人描述了這塊石頭上茂密的苔蘚,襯托出孤石的孤寂和歷史悠久。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長長的江水一直延綿到天邊的景象,以及巴江的暮色和碧藍的云彩,為整個環境增添了一種寧靜和壯美。
然后,詩人提到了湘妃的傳說。據說,湘妃是古代一個美麗的女子,因為丈夫戰死而日夜在江邊哭泣。這段情感故事使得這片地方更加神秘與哀傷。
最后,詩人還提到了子規的鳴叫聲和江樹的蒼白。子規是古代文人常常用來描繪夜晚寂靜和孤獨的象征,而江樹的蒼白則暗示著這個地方的凄涼和孤單。
整首詩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通過描繪景色、傳說和情感,使讀者在讀完后能感受到這個地方的美、哀和寂寥。
“巴江暮云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fū shí
望夫石
jiā míng wàng fū chù, tái xiǎn fēng gū shí.
佳名望夫處,苔蘚封孤石。
wàn lǐ shuǐ lián tiān, bā jiāng mù yún bì.
萬里水連天,巴江暮云碧。
xiāng fēi qì xià zhú chéng bān, zǐ guī yè tí jiāng shù bái.
湘妃泣下竹成斑,子規夜啼江樹白。
“巴江暮云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