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師講法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思師講法華”全詩
嘗擾師子座,受降千人軍。
猶嫌文字傳,圣域未策勛。
欲唱江南曲,試披楚塞云。
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揮斤。
箭鋒或相直,對面同一欣。
古人得解脫,乃不厭多聞,歸業閱故書,請以道眼分。
分類:
《送元思師》王灼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元思師》是宋代王灼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思師講法華,眾說積丘墳。
嘗擾師子座,受降千人軍。
猶嫌文字傳,圣域未策勛。
欲唱江南曲,試披楚塞云。
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揮斤。
箭鋒或相直,對面同一欣。
古人得解脫,乃不厭多聞,歸業閱故書,請以道眼分。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送別元思師的場景,思師正在講述《法華經》,眾人對于經典的詮釋不一,爭論不休。王灼曾多次打擾思師的講壇,他表示愿意接受思師的教誨和指導。思師被封為師子,受降千人軍,但他仍然對文字的傳承不滿意,認為自己在圣賢的領域中還未有所建樹。王灼希望能夠唱響江南的曲調,試圖披荊斬棘,超越世俗的束縛。他認為才華出眾的人應當放下成見,像匠人揮動斧頭一樣,大膽地發揮才能。詩中提到,箭矢射來有時會相互對準,對面的人也會同樣欣賞。古人之所以能夠得到解脫,是因為他們對于知識的渴求從未厭倦,回歸本業后仍然閱讀古籍,通過道德的眼光去理解世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元思師為主題,表達了王灼對于知識的追求和對于師長的尊敬。詩中通過描述思師講法華經的場景,展現了人們對于經典詮釋的多樣性,反映了學術界的爭論和思想的碰撞。王灼以自己打擾思師講壇的經歷,表達了自己渴望接受思師教誨的決心。他對文字傳承的不滿意,彰顯了對于學問境界的追求和對自身成就的期待。詩中的江南曲和楚塞云象征了藝術和理想,王灼試圖通過超越世俗的努力,達到自己心靈的歸屬。詩中的箭鋒相對和對面同一欣,體現了欣賞他人才華和思想的開放態度。最后,王灼以古人對于知識渴望的態度為自己的學習目標,強調了回歸本業和以道德眼光去理解世界的重要性。
這首詩詞通過對師長和學問的思考,表達了王灼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同時也呼喚了對于學問和思想的包容和欣賞。它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具有普世的思想內涵,讓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對于知識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思師講法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uán sī shī
送元思師
sī shī jiǎng fǎ huá, zhòng shuō jī qiū fén.
思師講法華,眾說積丘墳。
cháng rǎo shī zi zuò, shòu xiáng qiān rén jūn.
嘗擾師子座,受降千人軍。
yóu xián wén zì chuán, shèng yù wèi cè xūn.
猶嫌文字傳,圣域未策勛。
yù chàng jiāng nán qǔ, shì pī chǔ sāi yún.
欲唱江南曲,試披楚塞云。
liáng cái dà bì niú, jiàng zhě yí huī jīn.
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揮斤。
jiàn fēng huò xiāng zhí, duì miàn tóng yī xīn.
箭鋒或相直,對面同一欣。
gǔ rén dé jiě tuō, nǎi bù yàn duō wén,
古人得解脫,乃不厭多聞,
guī yè yuè gù shū, qǐng yǐ dào yǎn fēn.
歸業閱故書,請以道眼分。
“思師講法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仄韻) 去聲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