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轉崗回路更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轉崗回路更迷”全詩
望與游云奔落日,步隨充水赴前溪。
樵歸野燒孤煙盡,牛臥春犁小麥低。
獨繞輞川圖畫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云門道中晚步》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云門道中晚步》是李彌遜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層要疊巘暗東西,
山轉崗回路更迷。
望與游云奔落日,
步隨充水赴前溪。
樵歸野燒孤煙盡,
牛臥春犁小麥低。
獨繞輞川圖畫里,
醉扶白叟杖青藜。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云門道中傍晚漫步的景象。詩中通過描繪山岳、云霧、道路和自然景觀,展現了大自然的寧靜與壯麗之美。同時,詩人借景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表達了對自然與人生的領悟與感慨。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山岳峻峭、云霧繚繞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詩中的“層要疊巘暗東西”形象地描繪了山巒的層疊和山勢的險峻,讓人感受到山巒的壯美。而“山轉崗回路更迷”則暗示了在這樣復雜的山勢中,道路的曲折和迷離,引發了人們對未知的探索和思考。
詩中的“望與游云奔落日”表達了詩人追求自由自在的心境,云與日的奔放與自由,使得整個景象更加生動活潑。而“步隨充水赴前溪”則表達了詩人對前方未知的向往和探索,展現了對未來的勇敢追求。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一幅田園牧歌的景象。“樵歸野燒孤煙盡”,表現了農民勞作的辛勤和田園生活的寧靜。而“牛臥春犁小麥低”則展示了田園的寧靜與和諧,讓人感受到農耕的平和與安寧。
最后兩句“獨繞輞川圖畫里,醉扶白叟杖青藜”展示了詩人在這美景中的情感寄托。輞川是一個古代的地名,詩人將自己置身于這幅壯美的圖畫之中,感受到了一種超脫塵俗的境界。而“醉扶白叟杖青藜”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人生和時光流轉的思考,暗示了對歲月流轉的領悟和對生命的珍惜。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大自然的壯美和寧靜,同時抒發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山水、田園和人生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由、追求以及時光流轉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山轉崗回路更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mén dào zhōng wǎn bù
云門道中晚步
céng yào dié yǎn àn dōng xī, shān zhuǎn gǎng huí lù gèng mí.
層要疊巘暗東西,山轉崗回路更迷。
wàng yǔ yóu yún bēn luò rì, bù suí chōng shuǐ fù qián xī.
望與游云奔落日,步隨充水赴前溪。
qiáo guī yě shāo gū yān jǐn, niú wò chūn lí xiǎo mài dī.
樵歸野燒孤煙盡,牛臥春犁小麥低。
dú rào wǎng chuān tú huà lǐ, zuì fú bái sǒu zhàng qīng lí.
獨繞輞川圖畫里,醉扶白叟杖青藜。
“山轉崗回路更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