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長安漫踽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騎馬長安漫踽涼”全詩
目官厭閱是非海,心地不聞知見香。
九轉未能超北陸,一廛終待老南塘。
會令堅白消同異,世事秋棋玉石忙。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陳君實先生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陳君實先生二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騎馬在長安城中漫步的情景,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譯文:
騎馬在長安漫步凄涼,
幾次桃李吐艷朝妝。
目光官厭于是非之海,
內心無聞知識之香。
九次輾轉未能超越北方的陸地,
我終將老去于南塘的一片土地。
讓堅白之物消解同異之念,
看世事如秋棋,玉石忙碌不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長安城為背景,通過描繪騎馬漫步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經歷和人生態度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長安城的凄涼景象,作者曾多次觸目所及,看到桃李花開的美景和朝陽初升時人們的盛裝打扮。這些景象與作者內心的感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暗示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厭倦和對虛華的不屑。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眼前世事的厭倦和對知識的漠視。作者將世事比作無邊無際的海洋,目官已經厭倦了對是非的審視。他的內心不再聆聽知識的聲音,不再追求名利和權位。
詩的后兩句描繪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九次轉身,作者仍未能超越北方的陸地,意味著他的努力和追求尚未實現。一廛,指的是南塘,是一個小小的土地,作者將自己的一生比喻為待在這片土地上,等待著老去。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看法和態度。作者希望能消除堅白之物(指名利權位)所帶來的同異之念,將世事看作是一局秋棋,玉石忙碌不停。這里的秋棋象征著人生的局限和無常,玉石忙碌不停則表達了人們在世事紛繁中奔忙勞碌的狀態。
整首詩以凄涼的景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反思,表達了對名利權位的厭倦和對紛擾世事的淡然態度。通過對世事的觀察和思考,作者傳達了對內心自由和超越塵世束縛的追求。
“騎馬長安漫踽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én jūn shí xiān shēng èr shǒu
次韻陳君實先生二首
qí mǎ cháng ān màn jǔ liáng, jǐ fān táo lǐ yàn chén zhuāng.
騎馬長安漫踽涼,幾番桃李艷晨妝。
mù guān yàn yuè shì fēi hǎi, xīn dì bù wén zhī jiàn xiāng.
目官厭閱是非海,心地不聞知見香。
jiǔ zhuàn wèi néng chāo běi lù, yī chán zhōng dài lǎo nán táng.
九轉未能超北陸,一廛終待老南塘。
huì lìng jiān bái xiāo tóng yì, shì shì qiū qí yù shí máng.
會令堅白消同異,世事秋棋玉石忙。
“騎馬長安漫踽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