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玉近傳曾試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餐玉近傳曾試法”全詩
脫塵未踏鄰虛地,通籍猶分有小天。
餐玉近傳曾試法,買山取足不論錢。
疏慵未似嵇中散,會有斜封落從前。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曾微言見贈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曾微言見贈二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自分人非日九遷,
一官民社敢妨賢。
脫塵未踏鄰虛地,
通籍猶分有小天。
餐玉近傳曾試法,
買山取足不論錢。
疏慵未似嵇中散,
會有斜封落從前。
中文譯文:
我自認為非常普通,從未擔任過重要的職位,
但我相信,只要具備才干,官員和百姓都敢稱我為賢者。
雖然我未曾踏足名聞的地方,
但我仍然能享受到一份屬于自己的天地。
曾經曾經試過手持玉器,近距離傳承古法,
購買山地,取得足夠的財富,這都不是問題。
我雖然懶散,不如嵇康那樣出類拔萃,
但有時候我也能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賞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的自我評價和一種平凡中的自豪感。詩人自謙稱自己并非重要人物,但他相信只要有才干,官員和百姓都會尊重他。他沒有出任高官顯貴的職位,卻仍然能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遠離塵囂的虛幻。
詩人還提到了自己曾試過手持玉器,近距離傳承古法,并且能夠購買山地來取得財富,這顯示了他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和成就。雖然他承認自己有些懶散,不如古代的文人嵇康那樣卓爾不群,但他也有時會得到一些出人意料的賞識和認可。
整首詩以自嘲和平凡中的自豪感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己的認知和對生活的態度。詩人并不追求權勢和名利,而是注重個人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從而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立精神和追求內心自由的品質。
“餐玉近傳曾試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éng wēi yán jiàn zèng èr shǒu
次韻曾微言見贈二首
zì fēn rén fēi rì jiǔ qiān, yī guān mín shè gǎn fáng xián.
自分人非日九遷,一官民社敢妨賢。
tuō chén wèi tà lín xū dì, tōng jí yóu fēn yǒu xiǎo tiān.
脫塵未踏鄰虛地,通籍猶分有小天。
cān yù jìn chuán céng shì fǎ, mǎi shān qǔ zú bù lùn qián.
餐玉近傳曾試法,買山取足不論錢。
shū yōng wèi shì jī zhōng sàn, huì yǒu xié fēng luò cóng qián.
疏慵未似嵇中散,會有斜封落從前。
“餐玉近傳曾試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七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