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何處分銀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眼中何處分銀界”全詩
歲序已於芒尾見,春風先向柳梢明。
饑饞病守存馀習,欲和田家擊壤聲。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翻陽四望亭觀雪》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翻陽四望亭觀雪》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翻陽四望亭觀雪
瘴海三年雨不冰,
喜看萬木變瓊英。
眼中何處分銀界,
腳底從茲上玉京。
歲序已於芒尾見,
春風先向柳梢明。
饑饞病守存馀習,
欲和田家擊壤聲。
詩詞的中文譯文:
在翻陽四望亭觀雪
瘴海三年未結冰雨,
欣喜看到萬物變成瓊英。
眼中何處可分辨銀色的界限,
腳下從此攀升至玉京。
歲序已經到了芒種之尾,
春風先向柳樹梢頭明亮。
饑饞病痛使人保持著舊的習慣,
欲與田家一同敲擊土壇之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翻陽四望亭觀賞雪景時的心境和感受。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
首先,詩人提到了瘴海三年未結冰的雨,表明了長時間的陰雨天氣,暗示著詩人所處的環境可能不太宜居住,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接著,詩人描述了萬物變成瓊英的景象,表現出他對自然界的變化和美的贊嘆。萬物變得美麗而純凈,給人一種美好的感覺。
詩中提到了眼中無法分辨銀色界限的地方,腳下攀升至玉京,這些描寫表現出詩人對于自然之美的感知和體驗,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心境的升華和超脫。
接著,詩人提到了歲序已到芒種之尾,春風先向柳樹梢頭明亮。這里表現了詩人對時間的敏感和對春天的期待,春風的到來使得柳樹煥發生機,給人一種新的希望與活力。
最后兩句“饑饞病守存馀習,欲和田家擊壤聲”,表現出詩人對農耕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希望能夠與田家一同勞作,享受豐收的喜悅。這也反映了詩人對于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對人間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內心感受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詩中展現了自然的美麗與變化、時間的流轉與希望、對農耕生活的向往等多重主題,使得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
“眼中何處分銀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n yáng sì wàng tíng guān xuě
翻陽四望亭觀雪
zhàng hǎi sān nián yǔ bù bīng, xǐ kàn wàn mù biàn qióng yīng,
瘴海三年雨不冰,喜看萬木變瓊英,
yǎn zhōng hé chǔ fēn yín jiè, jiǎo dǐ cóng zī shàng yù jīng.
眼中何處分銀界,腳底從茲上玉京。
suì xù yǐ yú máng wěi jiàn, chūn fēng xiān xiàng liǔ shāo míng.
歲序已於芒尾見,春風先向柳梢明。
jī chán bìng shǒu cún yú xí, yù hé tián jiā jī rǎng shēng.
饑饞病守存馀習,欲和田家擊壤聲。
“眼中何處分銀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