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艷世方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紅艷世方重”全詩
敷榮時已背,幽賞地宜偏。
紅艷世方重,素華徒可憐。
何當君子愿,知不競喧妍。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冉冉眾芳歇,亭亭虛室前。
花朵漸漸凋謝,矗立在空曠的房前。
敷榮時已背,幽賞地宜偏。
繁盛的時光已逝去,宜居之地宜向幽靜處傾斜。
紅艷世方重,素華徒可憐。
世間對紅艷的追求過重,而素雅的華美卻被忽視。
何當君子愿,知不競喧妍。
什么時候君子們才能明白,不去追逐喧囂和華麗的外表。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白蜀葵花作為意象,表達了對于紅艷和華麗的審美追求過重的批判。詩人通過描繪花朵凋謝和房前的虛室,暗示了一種對于繁華世界的遺憾和對于寧靜幽雅之地的向往。詩人認為,紅艷的世俗追求雖然引人注目,但真正有價值的卻是那些素雅、內斂的品質。他呼吁君子們不要盲目追逐浮華,而是應該尋求內心深處的寧靜和真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花朵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于現實社會追逐虛榮和外表的批判。他認為世間對于紅艷的追求過于浮華,而忽視了素雅的品質。詩中的“敷榮時已背”表達了繁華已逝的意味,而“幽賞地宜偏”則表達了追求寧靜和內心滿足的渴望。詩人以此呼吁君子們應該遠離喧囂,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內心真實的美和寧靜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對花朵的比喻和對現實的反思,展現了一種對于內心深處真實和寧靜的向往。同時,詩中的對紅艷和素雅的對比也體現了詩人對審美價值的思考,呼喚人們不要迷失在外表的光鮮和喧囂中,而是要追求內心的靜謐和真實。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內涵,引人深思。
“紅艷世方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í yáng suǒ jū bái shǔ kuí dá yǒng jiǎn zhū gōng
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
rǎn rǎn zhòng fāng xiē, tíng tíng xū shì qián.
冉冉眾芳歇,亭亭虛室前。
fū róng shí yǐ bèi, yōu shǎng dì yí piān.
敷榮時已背,幽賞地宜偏。
hóng yàn shì fāng zhòng, sù huá tú kě lián.
紅艷世方重,素華徒可憐。
hé dāng jūn zǐ yuàn, zhī bù jìng xuān yán.
何當君子愿,知不競喧妍。
“紅艷世方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