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勝南客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勝南客悲”全詩
三邊上巖見,雙淚望鄉垂。
暮角云中戍,殘陽天際旗。
更看飛白羽,胡馬在封陲。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度東徑嶺》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度東徑嶺》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又過雁門北,不勝南客悲。
三邊上巖見,雙淚望鄉垂。
暮角云中戍,殘陽天際旗。
更看飛白羽,胡馬在封陲。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武元衡在雁門北地區度過的一段經歷。他再次穿越雁門北地,不禁感嘆南方的客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看到山巖上有南方客人留下的痕跡,并看到他們雙眼中流淌下思鄉的淚水。在黃昏的角樓中,他看到戍衛者站在云霧中,迎著殘陽升起的旗幟。他進一步觀察,看到南方的白羽飛翔,那是胡人騎著馬匹在邊境巡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雁門北地的景象,表達了南方客人對故鄉的思鄉之情和邊境的軍事氛圍。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要點:
1. 對南方客人的描繪:詩中的"南客"指的是來自南方的客人,他們在雁門北地區留下了痕跡,展現了他們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作者通過"不勝南客悲"這一句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悲傷和思鄉之情。
2. 山巖和淚水的意象:"三邊上巖見,雙淚望鄉垂"這兩句描繪了山巖上留下的南方客人的痕跡以及他們因思鄉而流下的淚水。這一意象表達了客人們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思念之情。
3. 黃昏的角樓和旗幟:詩中提到的"暮角云中戍,殘陽天際旗"描繪了黃昏時分,戍衛者站在云霧中,迎著殘陽升起的旗幟。這一景象凸顯了邊境地區的軍事氛圍和田野邊界的存在。
4. 胡馬和飛白羽的意象:最后兩句"更看飛白羽,胡馬在封陲"表達了作者在邊境地區看到的胡人騎著的白馬,它們在封鎖邊境的地方巡邏。這一意象進一步強調了邊境的戰爭氛圍和邊界的封閉狀態。
通過以上的描繪和意象,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南方客人的同情和理解,同時展現了邊境地區的軍事氛圍和邊界的封閉狀態。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塑造了一幅動人的畫面,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邊境地區的所見所感,并引發對戰爭、邊界和思鄉之情的思考。
“不勝南客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ù dōng jìng lǐng
度東徑嶺
yòu guò yàn mén běi, bù shèng nán kè bēi.
又過雁門北,不勝南客悲。
sān biān shàng yán jiàn, shuāng lèi wàng xiāng chuí.
三邊上巖見,雙淚望鄉垂。
mù jiǎo yún zhōng shù, cán yáng tiān jì qí.
暮角云中戍,殘陽天際旗。
gèng kàn fēi bái yǔ, hú mǎ zài fēng chuí.
更看飛白羽,胡馬在封陲。
“不勝南客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