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壑春輿天際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尋壑春輿天際回”全詩
印窗寒月曉前白,尋壑春輿天際回。
盞面綠浮新展葉,杖頭黃礙半肥梅。
知君自掃松間徑,古錦何妨此地開。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游石門用前韻促陳丞》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石門用前韻促陳丞》是李彌遜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昨夜陰云密布,天空仿佛被濃墨濺灑一般。我鄰居的小奚急切地催促著我寫一篇短文。晨曦前的寒冷月光映照著窗戶,使它變得蒼白。我沿著山壑尋找春天的轎車,它在天際回旋。花盆中綠葉嫩翠浮動,拐杖頂上的黃色梅花阻擋了一半的道路。你知道,我自己清掃了松樹間的小徑,這并不妨礙這片古老錦緞般的土地綻放花朵。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描繪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畫卷。詩人通過描寫夜色、月光和自然元素,展示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的句句都充滿了細膩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
詩中的“昨夜濃陰潑墨來”表現了夜晚陰云密布、天色昏暗的景象,給人以沉郁、壓抑的感覺。而“印窗寒月曉前白”則以對比的手法,描繪了清晨月光映照在窗戶上的蒼白景象,給人以寧靜、清朗的感覺。
詩人通過“尋壑春輿天際回”表達了對春天的向往和追求,將春天的轎車想象成在天際回旋,給人以夢幻、遙遠的感覺。詩中的“盞面綠浮新展葉”和“杖頭黃礙半肥梅”則通過描繪綠葉和黃梅的景象,表現了自然界的生機和繁榮。
最后兩句“知君自掃松間徑,古錦何妨此地開”,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詩人清掃松樹間的小徑,希望不讓美麗的自然景色受到任何阻礙,讓自然的美好得以展現。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優美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寧靜、淡雅的氛圍,讓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詩人的情感。它揭示了詩人對自然的敏感與熱愛,以及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展示了宋代詩詞的獨特魅力。
“尋壑春輿天際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shí mén yòng qián yùn cù chén chéng
游石門用前韻促陳丞
zuó yè nóng yīn pō mò lái, bǐ lín zhé jiǎn xiǎo xī cuī.
昨夜濃陰潑墨來,比鄰折簡小奚催。
yìn chuāng hán yuè xiǎo qián bái, xún hè chūn yú tiān jì huí.
印窗寒月曉前白,尋壑春輿天際回。
zhǎn miàn lǜ fú xīn zhǎn yè, zhàng tóu huáng ài bàn féi méi.
盞面綠浮新展葉,杖頭黃礙半肥梅。
zhī jūn zì sǎo sōng jiān jìng, gǔ jǐn hé fáng cǐ dì kāi.
知君自掃松間徑,古錦何妨此地開。
“尋壑春輿天際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