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清和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帝里清和節”全詩
煙霏瑤草露,苔暗杏梁塵。
城郭悲歌舊,池塘麗句新。
年年車馬客,鐘鼓樂他人。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和李中丞題故將軍林亭》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李中丞題故將軍林亭
朝代:唐代
作者:武元衡
帝里清和節,侯家邸第春。
煙霏瑤草露,苔暗杏梁塵。
城郭悲歌舊,池塘麗句新。
年年車馬客,鐘鼓樂他人。
中文譯文:
在帝王的宮殿里,清晨的氣息和睦,侯府的庭院中春意盎然。
薄霧彌漫,瑤草上掛滿露水,苔蘚在杏樹枝上積滿了塵土。
城郭中殘存著古老的悲歌,池塘中映出新的詩句。
每年都有人來往于車馬之間,而鐘鼓卻為其他人歡樂奏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武元衡用自己獨特的筆觸來描繪唐代社會的景象。首先,詩人描述了帝王的宮殿里氛圍和睦,清晨的氣息清新宜人。接著,詩人敘述了侯府的庭院中的春天景象,說明了春意盎然。
在第二節的描寫中,詩人用瑤草上的露水、苔蘚覆蓋的杏樹枝來表達了景物的細膩之美。這種細膩的描繪方式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苔蘚塵土的厚重和細膩。
在第三節,詩人通過“城郭悲歌舊,池塘麗句新”,巧妙地把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城郭中殘存的悲歌似乎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而池塘中映出的新的詩句則讓人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最后一節,則是詩人觀察到的現實生活中的瑣碎。每年都有人來往于車馬之間,而鐘鼓所奏的卻是其他人的歡樂,這種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表現出詩人對社會的冷峻看法。
整首詩以恢宏的視角展現了唐代社會的景象,并透過景物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時代的思考和對社會的不滿。以形式簡潔、意境優美的表現手法,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嘆。
“帝里清和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ǐ zhōng chéng tí gù jiāng jūn lín tíng
和李中丞題故將軍林亭
dì lǐ qīng hé jié, hòu jiā dǐ dì chūn.
帝里清和節,侯家邸第春。
yān fēi yáo cǎo lù, tái àn xìng liáng chén.
煙霏瑤草露,苔暗杏梁塵。
chéng guō bēi gē jiù, chí táng lì jù xīn.
城郭悲歌舊,池塘麗句新。
nián nián chē mǎ kè, zhōng gǔ yuè tā rén.
年年車馬客,鐘鼓樂他人。
“帝里清和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