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恐功名苦見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政恐功名苦見侵”全詩
但看杞梓終成棟,不信潢污解作霖。
久客謾撩蘇子恨,中流應動祖生心。
乘桴從我君休嘆,政恐功名苦見侵。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林明甫言志》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林明甫言志》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老竹抽萌便出林,
焉知來者不如今。
但看杞梓終成棟,
不信潢污解作霖。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中的竹子為喻,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思考。詩中老竹抽萌出現林中,意指歷史長河中的人才層出不窮,而我們又怎能認為后來者不如今人呢?作者進一步觀察到,就像杞梓(古代樹木)最終能成為支撐房屋的棟梁一樣,歷史中的人物也會有出類拔萃的成就,這讓他不再懷疑潢污(古代地名)能夠解決困難,化作豐沛的雨露。
久客謾撩蘇子恨,
中流應動祖生心。
乘桴從我君休嘆,
政恐功名苦見侵。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繪了一個被困于外地的客居者的心情。作者說這些人常常耳聞目睹著蘇子(古代文人蘇洵)的遺憾之事,而這些遺憾也觸動了他們自身的心靈。詩中提到乘桴(一種船),意味著客居者希望能夠乘著這船回到自己的國家,不再嘆息。然而,政治的不穩定使得功名難以得到保全,這讓他們為個人的追求感到苦惱。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繪,折射出作者對于時代變遷和個人境遇的思考和感慨。通過對竹子、杞梓、潢污等形象的運用,表達了歷史中人才的不竭涌現以及個人在時代變遷中的無奈和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功名、政治和人生的思索,使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能產生共鳴。
“政恐功名苦見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ín míng fǔ yán zhì
次韻林明甫言志
lǎo zhú chōu méng biàn chū lín, yān zhī lái zhě bù rú jīn.
老竹抽萌便出林,焉知來者不如今。
dàn kàn qǐ zǐ zhōng chéng dòng, bù xìn huáng wū jiě zuò lín.
但看杞梓終成棟,不信潢污解作霖。
jiǔ kè mán liāo sū zǐ hèn, zhōng liú yīng dòng zǔ shēng xīn.
久客謾撩蘇子恨,中流應動祖生心。
chéng fú cóng wǒ jūn xiū tàn, zhèng kǒng gōng míng kǔ jiàn qīn.
乘桴從我君休嘆,政恐功名苦見侵。
“政恐功名苦見侵”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