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鞍慚類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據鞍慚類馬”全詩
畏暑漸退舍,雄風時引裾。
據鞍慚類馬,下榻喜迎徐。
吏退青燈里,猶能辨蠹魚。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學士兄偶成》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學士兄偶成》是宋代詩人李彌遜所作,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炎涼豈天意,四序自乘除。
酷熱和涼爽并不能完全由天意所決定,四季的更替自有其規律。
畏暑漸退舍,雄風時引裾。
讓人漸漸遠離炎熱,涼爽如雄風吹拂裙裾。
據鞍慚類馬,下榻喜迎徐。
與坐鞍的馬相比,我感到慚愧,卻喜歡下馬迎接徐風。
吏退青燈里,猶能辨蠹魚。
即使在官員退下后,我仍然能夠在青燈的昏暗中辨別出蠹魚(指有害的蟲魚)。
詩意分析:
這首詩以對自然與人事的觀察為基礎,表達了作者對四季更迭的感嘆和對涼爽秋風的向往之情。作者通過對比自己和馬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謙遜和對徐風的喜愛。最后兩句表達了即使在官場退隱之后,作者仍然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感悟,同時也透露出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官場虛浮的厭倦。通過運用自然意象和生活細節,使詩意更加深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李彌遜對自然和生活的細致觀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四季更迭和涼爽秋風的喜愛。同時,詩中還展現了作者的謙遜和對官場虛浮的不屑。最后兩句則展現了作者在官職退隱后仍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
整首詩樸素而富有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生活細節的把握,展示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這樣的表達方式使詩詞更加貼近生活,給人以深入思考的空間,給讀者帶來了一種清新而舒適的感受。
“據鞍慚類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xué shì xiōng ǒu chéng
次韻學士兄偶成
yán liáng qǐ tiān yì, sì xù zì chéng chú.
炎涼豈天意,四序自乘除。
wèi shǔ jiàn tuì shě, xióng fēng shí yǐn jū.
畏暑漸退舍,雄風時引裾。
jù ān cán lèi mǎ, xià tà xǐ yíng xú.
據鞍慚類馬,下榻喜迎徐。
lì tuì qīng dēng lǐ, yóu néng biàn dù yú.
吏退青燈里,猶能辨蠹魚。
“據鞍慚類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一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