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衣緣翠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摳衣緣翠濕”全詩
摳衣緣翠濕,側足下蒼頑。
急雨欲平澗,斷云時見山。
祗應超勝地,行路未嘗難。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發光林寺》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光林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李彌遜。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早離開發光林寺,攀登崎嶇的山道,渡過急流。衣襟上被清晨的露水打濕,腳步側移踏過堅硬的石頭。突然下起瓢潑大雨,遮住了山景。云霧時隱時現,山巒若隱若現。這個地方一定是超凡脫俗的勝地,我前行的路從未艱難過。
詩意:
《發光林寺》描繪了作者清晨離開光明的林寺,穿越崎嶇的山路和急流的場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變幻,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堅毅不拔的精神和對旅途的樂觀態度。詩中傳遞出一種豁達、樂觀的情感,以及對自然風景的贊美和對人生旅程的積極態度。
賞析:
《發光林寺》以簡練的語言刻畫了一幅旅途中的景色和心境,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旅行的艱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堅持不懈的追求的向往。詩詞中的光明林寺象征著希望和寧靜,而崎嶇的山路和急流則展示了旅途中的困難和挑戰。然而,詩人并沒有被困難所擊倒,反而展現出樂觀和堅定的態度,認為前行的路并不困難。這種積極的情感和樂觀的態度給人以鼓舞和啟示,表達了對人生旅程中的挑戰和困難的應對方式。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和旅行的隱喻,表達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它不僅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敏感和贊美,也啟示了讀者在困難面前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摳衣緣翠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guāng lín sì
發光林寺
cháo fā guāng lín sì, qí qū dù fù pān.
朝發光林寺,崎嶇渡復攀。
kōu yī yuán cuì shī, cè zú xià cāng wán.
摳衣緣翠濕,側足下蒼頑。
jí yǔ yù píng jiàn, duàn yún shí jiàn shān.
急雨欲平澗,斷云時見山。
zhī yīng chāo shèng dì, xíng lù wèi cháng nán.
祗應超勝地,行路未嘗難。
“摳衣緣翠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