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蘆遠雁愁縈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銜蘆遠雁愁縈繳”全詩
旌旆遍張林嶺動,豺狼驅盡塞垣空。
銜蘆遠雁愁縈繳,繞樹啼猿怯避弓。
為報府中諸從事,燕然未勒莫論功。
分類:
作者簡介(武元衡)
武元衡(758―815),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武則天曾侄孫。建中四年,登進士第,累辟使府,至監察御史,后改華原縣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至右司郎中,尋擢御史中丞。順宗立,罷為右庶子。憲宗即位,復前官,進戶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尋出為劍南節度使。元和八年,征還秉政,早朝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遣刺客刺死。贈司徒,謚忠愍。《臨淮集》十卷,今編詩二卷。
《幕中諸公有觀獵之作因繼之》武元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幕中諸公有觀獵之作因繼之》是唐代武元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刀州城北劍山東,
甲士屯云騎散風。
旌旆遍張林嶺動,
豺狼驅盡塞垣空。
銜蘆遠雁愁縈繳,
繞樹啼猿怯避弓。
為報府中諸從事,
燕然未勒莫論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幕官員們觀獵的場景,表達了對壯麗獵景和獵人們英勇的贊美之情。詩中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色和獵人們的勇猛形象,同時也透露出對政府官員們的期待和對功績的關注。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展現了壯麗的獵場景景和獵人們的英勇形象。描繪了刀州城北和劍山東的景色,以及甲士們軍營中的熱鬧景象。旌旆飄揚,遍布在張林嶺上,整個獵場都因此而動蕩起來。詩中用“豺狼驅盡塞垣空”一句形容了獵人們的勇猛和威力,他們將敵人驅逐得一無所有。然后,詩人提到了遠處飛過的野鴨,它們低飛著,似乎因為獵人的存在而感到憂慮和不安。樹上的猿猴也因為獵弓的存在而驚恐地啼叫,躲避獵人的追捕。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府中官員們的期待,希望他們能夠向獵人們一樣,勇往直前,取得出色的功績。
這首詩詞以其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展示了唐代獵場的景象,同時也傳達了對勇猛精神和對官員們的期待。整首詩以平仄和諧,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威武豪放之感。
“銜蘆遠雁愁縈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zhōng zhū gōng yǒu guān liè zhī zuò yīn jì zhī
幕中諸公有觀獵之作因繼之
dāo zhōu chéng běi jiàn shān dōng, jiǎ shì tún yún qí sàn fēng.
刀州城北劍山東,甲士屯云騎散風。
jīng pèi biàn zhāng lín lǐng dòng,
旌旆遍張林嶺動,
chái láng qū jǐn sāi yuán kōng.
豺狼驅盡塞垣空。
xián lú yuǎn yàn chóu yíng jiǎo, rào shù tí yuán qiè bì gōng.
銜蘆遠雁愁縈繳,繞樹啼猿怯避弓。
wèi bào fǔ zhōng zhū cóng shì, yàn rán wèi lēi mò lùn gōng.
為報府中諸從事,燕然未勒莫論功。
“銜蘆遠雁愁縈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