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木落萬山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高木落萬山重”全詩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至華子嶺初見黃山天都峰》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至華子嶺初見黃山天都峰》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初次見到黃山天都峰的場景,以及對其壯麗景色的贊嘆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至華子嶺初見黃山天都峰,
山嶺之巔云霧繚繞,使人心潮蕩漾。
秋高氣爽,萬山的紅葉紛紛飄落,
疊嶂重重,給人以沉重的壓迫感。
巨靈山脈猶如巨人之手,
撕開了山石,從中分出南北兩峰。
宛如巨人伸出的手指,
引領我進入天都的第一峰。
這首詩以華子嶺初次見到黃山天都峰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黃山壯麗景色的震撼和敬畏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形象和比喻手法,讓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景觀的雄偉之美。
詩意上,詩人通過描繪華子嶺初次見到黃山天都峰的場景,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與神奇之處。詩中的云霧、紅葉、山石等形象,使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變幻多姿,同時也展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系。詩人將巨靈山脈比喻為巨人之手,以此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黃山的高聳與峻拔,使讀者感受到了山勢的雄偉和無窮的力量。整首詩以其意象瑰麗、意境深遠而給人以美的享受與思考。
賞析上,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情。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語言,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黃山的壯麗景色。詩人巧妙地運用比喻手法,使得詩中的景物更具有象征意義,增強了整首詩的藝術感染力。讀者在欣賞這首詩的同時,也能體會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互動和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詩以其細膩的描寫和深遠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秋高木落萬山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ì huá zi lǐng chū jiàn huáng shān tiān dū fēng
至華子嶺初見黃山天都峰
huá zi lǐng tóu yún dàng xiōng, qiū gāo mù luò wàn shān zhòng,
華子嶺頭云蕩胸,秋高木落萬山重,
jù líng bāi shí fēn nán běi, fú chū tiān dū dì yī fēng.
巨靈擘石分南北,扶出天都第一峰。
“秋高木落萬山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