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乘墜寄舟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悠悠乘墜寄舟車”全詩
苦憶曉更鼉報鼓,喜逢秋遠雁橫書。
江山似與詩人助,水月應知靜者如。
投老得歸隨處樂,獨醒尤笑楚三閭。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舟中對月》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對月》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夜晚舟中對月的景象為主題,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離愁和對自然寧靜的向往。
詩中的第一句“悠悠乘墜寄舟車”描繪了乘坐船只在寧靜的水面上漂浮的情景,以及詩人將自己的心情寄托于舟車之中。第二句“與世真成一夢蘧”表達了詩人對現世繁華的看法,將人世間的喧囂與浮華比作一場虛幻的夢境。
接下來的兩句“苦憶曉更鼉報鼓,喜逢秋遠雁橫書”通過對鼉鳴和雁飛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曉更時分,鼉聲嘹亮,讓詩人回憶起故鄉的美好時光;而秋天,雁群南飛,給詩人帶來了喜悅,也使他對故土的思緒更加濃烈。
第五句“江山似與詩人助,水月應知靜者如”表達了詩人與大自然的親近與共鳴。詩人將江山與自己的創作相聯系,認為自然景物能夠給予詩人以靈感和助力。而水月則被詩人視為懂得寧靜之道的存在,象征著內心的寧靜與寂靜。
最后兩句“投老得歸隨處樂,獨醒尤笑楚三閭”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田園生活的向往。詩人認為只有回歸自然,追求內心的寧靜,才能真正獲得快樂。他以獨自覺醒于塵世之外的狀態,嘲笑那些追逐功名利祿的人們。
《舟中對月》通過對夜晚舟中對月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紛擾世俗的厭倦和對寧靜自然的向往。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富有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賦予人文情感,展現出詩人獨特的情感表達。整首詩意境深遠,讓讀者在感受到詩人的離愁之余,也能從中尋找到內心的寧靜和歡樂。
“悠悠乘墜寄舟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ōng duì yuè
舟中對月
yōu yōu chéng zhuì jì zhōu chē, yǔ shì zhēn chéng yī mèng qú.
悠悠乘墜寄舟車,與世真成一夢蘧。
kǔ yì xiǎo gèng tuó bào gǔ, xǐ féng qiū yuǎn yàn héng shū.
苦憶曉更鼉報鼓,喜逢秋遠雁橫書。
jiāng shān shì yǔ shī rén zhù, shuǐ yuè yīng zhī jìng zhě rú.
江山似與詩人助,水月應知靜者如。
tóu lǎo dé guī suí chù lè, dú xǐng yóu xiào chǔ sān lǘ.
投老得歸隨處樂,獨醒尤笑楚三閭。
“悠悠乘墜寄舟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