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渴逢觴卻厭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病渴逢觴卻厭多”全詩
不分閑中覺春老,強搜詩句逐陰何。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嵇仲春日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嵇仲春日二首》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花殘愛日惟愁盡,
在花謝之后,對于美好的時光的熱愛只能感到遺憾消逝,
The withering flowers mark the end of cherished days,
Leaving behind a lingering sadness for the passing joys.
病渴逢觴卻厭多。
飲酒解渴,卻厭倦了過多的歡樂。
Quenching my thirst with wine, yet growing weary of excessive merriment.
不分閑中覺春老,
無暇分辨閑暇中感受到的春天的衰老,
Unaware of the signs of aging amidst leisurely moments,
Spring reveals its aging face unnoticed.
強搜詩句逐陰何。
努力尋找詩句,追隨著陰影前行。
Desperately seeking poetic verses, chasing after elusive shadows.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逝和生命短暫性的思考和感嘆。詩人在花謝之后,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感慨,使他感到愁緒悠然。作者通過飲酒來解渴,但過多的歡樂使他感到疲倦和厭倦。他意識到自己在安逸中無法察覺春天的衰老,時光流轉的無情令他感到無力。因此,他努力搜索詩句,試圖追逐陰影,以捕捉和留住流逝的時光和春天的永恒之美。
這首詩詞以簡潔、深邃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無常和時光的流轉。通過花謝、飲酒、觀察春天和尋找詩句等形象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嘆和對生命短暫性的思考。詩人的內心感受與外在景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調了人類與自然的對立和無法逃避的命運。這種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使人們對生命的短促和珍貴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引發了對虛無和存在的探索。
“病渴逢觴卻厭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jī zhòng chūn rì èr shǒu
次韻嵇仲春日二首
huā cán ài rì wéi chóu jǐn, bìng kě féng shāng què yàn duō.
花殘愛日惟愁盡,病渴逢觴卻厭多。
bù fēn xián zhōng jiào chūn lǎo, qiáng sōu shī jù zhú yīn hé.
不分閑中覺春老,強搜詩句逐陰何。
“病渴逢觴卻厭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