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水有緣隨遠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法水有緣隨遠浪”全詩
法水有緣隨遠浪,污泥無計染蓮花。
千篇信筆初無語,萬里浮螺觸處家。
已悟色空元不兩,夔蚿何用更憐蛇。
分類:
《和鄒宣教》鄧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鄒宣教》是宋代詩人鄧肅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未須絕跡便餐霞,
且飲當朝諫議茶。
法水有緣隨遠浪,
污泥無計染蓮花。
千篇信筆初無語,
萬里浮螺觸處家。
已悟色空元不兩,
夔蚿何用更憐蛇。
譯文:
不必完全消失便能享用天上的霞光,
且飲著當朝諫議官的茶。
正法之水因緣隨遠方的波浪流淌,
污泥無法染污蓮花的純潔。
千篇文章,信手拈來,初時無言,
萬里漂泊,在任何地方都有一個家。
已經領悟到色彩和空無兩樣,
為什么還要憐憫變幻無常的蛇。
詩意與賞析:
《和鄒宣教》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鄧肅對于世俗紛擾和變幻無常的境界的思考與領悟。
詩的開篇,以“未須絕跡便餐霞”來描述詩人對于追求高尚境界的態度。他并不認為需要完全超脫塵世才能夠享受高尚的事物,而是在現實中尋求美好與升華。這種態度深化到“且飲當朝諫議茶”,詩人欣賞當下官僚體制中的精英們,他們有機會品味高貴的茶湯,象征著高雅的生活。
接下來的兩句“法水有緣隨遠浪,污泥無計染蓮花”,通過對比對現實社會的反思。法水代表正法之水,有緣分才能夠隨著遠方的波浪流淌,而污泥卻無法染污蓮花的純潔。這種對于正法和純潔的追求,顯示出詩人對于社會道德和人性的關注,希望能夠擺脫染污之物。
接下來的兩句“千篇信筆初無語,萬里浮螺觸處家”,表達了詩人對于詩文創作的自信與歸屬感。千篇信筆表示詩人的才華橫溢,信手拈來,而萬里浮螺則是指詩人處處有家,無論身在何處都能找到歸宿。這種對于自身才華與歸屬感的堅定,使得詩人在創作中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最后兩句“已悟色空元不兩,夔蚿何用更憐蛇”,詩人已經領悟到色彩與空無并無二致,對于變幻無常的世界不再存有迷戀之情。夔蚿指的是神話中的兩種神怪,詩人通過對比,認為蛇與其他變幻的生物并無差異,無需特別憐憫。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高尚境界、擺脫濁世紛擾以及對純潔和正法的追求的思考。詩人展示了自信與歸屬感,并最終領悟到世界的變幻無常,不再為之困擾。這首詩詞既具有思辨性的深刻意味,又展現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給人以啟示和思索。
“法水有緣隨遠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ōu xuān jiào
和鄒宣教
wèi xū jué jī biàn cān xiá, qiě yǐn dāng cháo jiàn yì chá.
未須絕跡便餐霞,且飲當朝諫議茶。
fǎ shuǐ yǒu yuán suí yuǎn làng, wū ní wú jì rǎn lián huā.
法水有緣隨遠浪,污泥無計染蓮花。
qiān piān xìn bǐ chū wú yǔ, wàn lǐ fú luó chù chù jiā.
千篇信筆初無語,萬里浮螺觸處家。
yǐ wù sè kōng yuán bù liǎng, kuí xián hé yòng gèng lián shé.
已悟色空元不兩,夔蚿何用更憐蛇。
“法水有緣隨遠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