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難佳節是蕭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難佳節是蕭辰”全詩
待梅沽酒無多日,隔臘看春只并鄰。
俗薄連墻成異縣,時難佳節是蕭辰。
望云還卜中興日,濺淚乾坤一小臣。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南至即事》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南至即事》是宋代詩人馮時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擔憂,表達了他對貧困的憂慮和對節令逝去的感慨,同時也蘊含了對國家興衰和個人命運的思考。
詩中首先提到了"青秋",表達了詩人對青春時光的珍惜和對老去的擔憂。他擔心時光的流逝會使他變得貧困無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擔憂變得更加強烈。
詩人接著表達了自己對節令流轉的感嘆。他提到了梅花和酒,暗示了歲月的變遷。他認為不久之后就要喝光酒,而等待梅花開放的時候只能看到隔鄰的景色。這里的梅花可以被視為一種象征,代表著美好和希望,而詩人卻感到時光的限制,無法享受更多的美好。
接下來的兩句詩中,詩人揭示了社會的浮薄和時代的艱難。他說俗世的風氣如此淺薄,甚至將連墻之間的人們隔離成了陌生的異縣,而良辰美景也難以得到欣賞。這里詩人通過對社會狀況的揭示,表達了他對時代的失望。
最后兩句詩中,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國家興衰的關注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他希望能看到國家的興盛,但卻只能在痛苦中流淚,作為微不足道的小臣,無法改變大勢。
整首詩以時光流轉為主線,通過描繪詩人個人的擔憂和對社會時代的觀察,表達了對光陰易逝和命運無常的思考。詩人以自己微小的存在對比時代的變遷和國家的興衰,表達了對社會現實和人生境遇的憂慮和無奈。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示了詩人對時代和人生意義的思考,給人以深思。
“時難佳節是蕭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zhì jí shì
南至即事
ài xī qīng qiū yù kǒng pín, qǐ kān shí xù guò lái pín.
愛惜青秋預恐貧,豈堪時序過來頻。
dài méi gū jiǔ wú duō rì, gé là kàn chūn zhǐ bìng lín.
待梅沽酒無多日,隔臘看春只并鄰。
sú báo lián qiáng chéng yì xiàn, shí nán jiā jié shì xiāo chén.
俗薄連墻成異縣,時難佳節是蕭辰。
wàng yún hái bo zhōng xīng rì, jiàn lèi qián kūn yī xiǎo chén.
望云還卜中興日,濺淚乾坤一小臣。
“時難佳節是蕭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