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木蕭蕭立翠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脫木蕭蕭立翠微”全詩
江帶暝煙隨意曲,鳥翻落日向人歸。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題漢初東巖》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漢初東巖》是宋代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疏官寂寂解行衣,
脫木蕭蕭立翠微。
江帶暝煙隨意曲,
鳥翻落日向人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員放下官袍,獨自行走在東巖的景象。他解開官服,身上的衣裳輕薄,站立在綠草叢中。江水帶著夜幕的煙霧,隨心流轉彎曲,而鳥兒在日落時分飛翔回歸人間。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自然景色和官員的心境,展示了官員放下繁重的職務和身份束縛后的寧靜與自由。首句中的"疏官寂寂解行衣"表達了官員解開行裝的安逸之感,將身份與權力的負擔放下。接著,"脫木蕭蕭立翠微"描繪了他站立在綠草叢中的景象,綠草與他的身影相映成趣,給人一種寧靜清新的感覺。
下兩句"江帶暝煙隨意曲,鳥翻落日向人歸"則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進一步凸顯了官員內心的自在和歸屬感。江水流淌時帶著夜幕中的煙霧,在自然的引導下隨意曲折,與人們心境相呼應。而鳥兒在太陽落山之時撲騰著翅膀,返回人間,象征著回歸和歸屬感。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官員拋卻俗務,身心自由的境界。通過對大自然景色的描繪,以及鳥兒的歸去,表達了對自由、寧靜和歸屬的向往。這首詩詞以寥寥數語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境,給人以深思和靜謐之感。
“脫木蕭蕭立翠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hàn chū dōng yán
題漢初東巖
shū guān jì jì jiě xíng yī, tuō mù xiāo xiāo lì cuì wēi.
疏官寂寂解行衣,脫木蕭蕭立翠微。
jiāng dài míng yān suí yì qū, niǎo fān luò rì xiàng rén guī.
江帶暝煙隨意曲,鳥翻落日向人歸。
“脫木蕭蕭立翠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