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吟起高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高吟起高興”全詩
高吟起高興,閒事引閒心。
未種淵明柳,方鳴子賤琴。
幾多疏散意,矯首亂山深。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和何子應記所見》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何子應記所見》是宋代馮時行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公子何子應邀我記錄所見,
閑暇之余,我徜徉在風林之間。
高興地吟詠起來,
閑事引起了我的閑逸心境。
我沒種植淵明的柳樹,
卻拉琴唱起了鳴子賤的音樂。
多少散漫的心思,
使我矯首迷失在深山之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何子一同游覽風林的情景。詩人在閑暇之余,穿著衣袍,在風林間漫步。他心情愉悅,高興地吟詠,而琴聲和音樂引發了他閑逸的心境。盡管他沒有種植淵明的柳樹,也沒有高貴的琴,但他依然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詩人的心思散漫,使他迷失在深山之中。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游覽風林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的心境和情感,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閑逸生活的向往。
詩人以自己的視角,描述了與何子一同游覽風林的場景。公子何子應邀請詩人一起記錄所見,這表明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詩詞藝術的推崇。作者穿著衣袍,披散著,融入自然之中,感受著風林的清新與寧靜。
詩人以高興的心情吟詠,表達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愉悅。他的心境由此變得閑逸,遠離塵囂,陶冶情操。詩中的“閑事引閑心”一句,意味著閑逸的心境可以從瑣碎的事情中引發,不需要特別的奢華或繁復。
詩人提到自己沒有種植淵明的柳樹,也沒有子賤的高貴琴,但他仍然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對自然的感悟和表達的態度,體現了詩人的灑脫和獨立,無論環境如何,他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寄托。
詩人形容自己的心思疏散,矯首亂山深。這句描述表達了他在自然中的迷茫和迷失,也暗示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在山深的環境中,他可能感受到了自然的莊嚴和無垠,也意識到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馮時行對自然和閑逸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自己在風林中的體驗和感悟,傳達了對自由自在、寧靜致遠的追求。
“高吟起高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é zi yīng jì suǒ jiàn
和何子應記所見
gōng rú yǒu yú xiá, pī yī rào fēng lín.
公如有余暇,披衣繞風林。
gāo yín qǐ gāo xìng, xián shì yǐn xián xīn.
高吟起高興,閒事引閒心。
wèi zhǒng yuān míng liǔ, fāng míng zi jiàn qín.
未種淵明柳,方鳴子賤琴。
jǐ duō shū sàn yì, jiǎo shǒu luàn shān shēn.
幾多疏散意,矯首亂山深。
“高吟起高興”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