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知不復有他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端知不復有他腸”全詩
已見五龍思自奮,似聞兩虎卻相傷。
麟臺君有青云路,蝸舍吾其白首郎。
憂國憂家連夢寐,端知不復有他腸。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和王祖文》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王祖文》是宋代詩人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河東河北塞煙長,
河東和河北的邊塞烽煙不絕,
誰作今年一葦航。
不知是誰今年乘坐著一根蘆葦船。
已見五龍思自奮,
已經看到五條巨龍在自我振奮,
似聞兩虎卻相傷。
似乎聽聞兩只虎卻彼此互相傷害。
麟臺君有青云路,
麟臺君已經有了通往青云之路,
蝸舍吾其白首郎。
而我卻守在蝸舍,白發蒼蒼。
憂國憂家連夢寐,
為國家和家人憂慮,連在夢中也不能安寧,
端知不復有他腸。
真正了解的人才知道,內心已經沒有其他心思。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邊塞的景象和寄托了作者的自省之情,展現了馮時行對國家和家庭的思念和憂慮。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河東河北邊塞的塞煙、葦船、五龍、兩虎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戰亂邊疆的關切。同時,通過對麟臺君和蝸舍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對自己處境的思考,表達了對家國情懷的追求和對時代局勢的擔憂。
這首詩詞以簡練、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家國的憂慮。通過景物描寫和對比手法,使詩詞更富有層次感和意境,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端知不復有他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zǔ wén
和王祖文
hé dōng hé běi sāi yān zhǎng, shuí zuò jīn nián yī wěi háng.
河東河北塞煙長,誰作今年一葦航。
yǐ jiàn wǔ lóng sī zì fèn, shì wén liǎng hǔ què xiāng shāng.
已見五龍思自奮,似聞兩虎卻相傷。
lín tái jūn yǒu qīng yún lù, wō shě wú qí bái shǒu láng.
麟臺君有青云路,蝸舍吾其白首郎。
yōu guó yōu jiā lián mèng mèi, duān zhī bù fù yǒu tā cháng.
憂國憂家連夢寐,端知不復有他腸。
“端知不復有他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