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能加飯非無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絕能加飯非無補”全詩
絕能加飯非無補,浪說冰脾苦不便。
一日偶無慵下箸,四時都有不論錢。
寒儒氣味都休問,準擬凌風作瘦仙。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食筍》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食筍》是宋代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錦籜初開玉色鮮,
嫩綠的竹筍初次冒出地面,色彩如同美玉般鮮明,
烹苞葅脯盡稱賢。
經過烹煮,它們被制成了美味的佳肴,被人們稱作賢良之物。
絕能加飯非無補,
竹筍作為食物,能夠增添飯菜的美味,可謂非常有益。
浪說冰脾苦不便。
有人說竹筍性涼,食用后可能會引起脾胃不適。
一日偶無慵下箸,
有時候我偶然間不想動筷子,
四時都有不論錢。
無論是春夏秋冬,竹筍都可以品嘗,而且不需要花費太多。
寒儒氣味都休問,
寒酸的學者不必問我為什么喜歡食用竹筍,
準擬凌風作瘦仙。
我只是虛構自己,仿佛能夠在風中翱翔,成為一個瘦削的仙人。
《食筍》這首詩詞以描寫竹筍為主題,通過對竹筍的描述和食用的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竹筍的喜愛和對美食的贊美。詩中描繪了竹筍初長時的美麗和烹制后的美味,強調了竹筍作為一種食材的獨特價值。同時,詩人也暗示了自己對于寒酸生活的態度,以及對超越現實的向往和想象。整首詩詞樸實而含蓄,通過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食和理想人生的向往,給人以美好的心靈享受和思考。
“絕能加飯非無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sǔn
食筍
jǐn tuò chū kāi yù sè xiān, pēng bāo zū pú jǐn chēng xián.
錦籜初開玉色鮮,烹苞葅脯盡稱賢。
jué néng jiā fàn fēi wú bǔ, làng shuō bīng pí kǔ bù biàn.
絕能加飯非無補,浪說冰脾苦不便。
yī rì ǒu wú yōng xià zhù, sì shí dōu yǒu bù lùn qián.
一日偶無慵下箸,四時都有不論錢。
hán rú qì wèi dōu xiū wèn, zhǔn nǐ líng fēng zuò shòu xiān.
寒儒氣味都休問,準擬凌風作瘦仙。
“絕能加飯非無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