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許世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如何許世俗”全詩
如何許世俗,踏破蒼苔幽。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示跡蓋偶爾,雨罷云亦收。
層巒擁肺腑,修干騫龍虬。
巉巖近恐墜,窈窕翠欲流。
標指諒非月,索劍寧刻舟。
倚杖聽松風,聊為信宿留。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中巖》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巖》是宋代馮時行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巖
曠絕無人境,超然乃真游。
如何許世俗,踏破蒼苔幽。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示跡蓋偶爾,雨罷云亦收。
層巒擁肺腑,修干騫龍虬。
巉巖近恐墜,窈窕翠欲流。
標指諒非月,索劍寧刻舟。
倚杖聽松風,聊為信宿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曠野無人的環境,詩人超然自得地游玩其中。他驅使自己踏破了荒山中的苔蘚,超越了塵世的紛擾。詩人深知大士的心境,明白月光照耀下江水的秋色。他認識到這些景象只是偶然顯露,待雨停云散后,它們便會消失。山巒層疊環繞,仿佛擁抱著詩人的內心,使他的靈魂得以升騰,如同修行的神龍。然而,險峻的巖石近在眼前,仿佛隨時有可能墜落,而柔美的翠綠又宛如流動的溪水。詩人指出,這些景物并非只是月亮的投影,他索性丟棄了劍舟,不再去刻意追求。他靠著拄杖倚聽松風,只是隨意地停留下來。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展示了詩人超然世俗的心境。他在荒山野嶺中游玩,超越了世俗的束縛,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通過山水的形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境界。山巒、巉巖、蒼苔、翠流等景物,與詩人的心境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畫面。詩人的態度是寧靜、超然的,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選擇靜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內心的寧靜與自然的美好。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的描寫為主線,通過揭示人與自然的關系,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理想。
“如何許世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yán
中巖
kuàng jué wú rén jìng, chāo rán nǎi zhēn yóu.
曠絕無人境,超然乃真游。
rú hé xǔ shì sú, tà pò cāng tái yōu.
如何許世俗,踏破蒼苔幽。
wǒ zhī dà shì xīn, yuè yìn qiān jiāng qiū.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shì jī gài ǒu ěr, yǔ bà yún yì shōu.
示跡蓋偶爾,雨罷云亦收。
céng luán yōng fèi fǔ, xiū gàn qiān lóng qiú.
層巒擁肺腑,修干騫龍虬。
chán yán jìn kǒng zhuì, yǎo tiǎo cuì yù liú.
巉巖近恐墜,窈窕翠欲流。
biāo zhǐ liàng fēi yuè, suǒ jiàn níng kè zhōu.
標指諒非月,索劍寧刻舟。
yǐ zhàng tīng sōng fēng, liáo wèi xìn sù liú.
倚杖聽松風,聊為信宿留。
“如何許世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