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榻臥云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假榻臥云根”全詩
柳橋通野水,柏徑隱重門。
泉竇來何處,梅花別有村。
從容尋后約,假榻臥云根。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游云泉寺》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云泉寺》是宋代詩人馮時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游覽云泉寺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寧靜的寺廟環境,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內心的寧靜和愉悅。
詩意的中文譯文如下:
人日訪山寺,
春風能借溫。
柳橋通野水,
柏徑隱重門。
泉竇來何處,
梅花別有村。
從容尋后約,
假榻臥云根。
這首詩以春日中人們游覽山寺為背景,表達了春風的溫暖能夠帶給人們舒適宜人的感受。詩中描繪了一座古寺,寺廟中的柳橋通向野水,柏樹的小徑隱藏在重門之后。詩人追問泉水從何而來,梅花又開在何處,暗示著寺廟的幽靜和景色的美麗。詩人自在地尋找著隱秘的地方,躺在云根般的假榻上,表達了他內心深處的寧靜和舒適。
這首詩意融合了自然景物和人文環境,通過對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美麗和寺廟的寧靜。詩人通過描繪這樣一個寧靜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人生的追求。整首詩流暢自然,意境深遠,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使人產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其描繪了一個寧靜和美好的春日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致描繪,使讀者感受到了春風的溫暖和自然環境的寧靜。詩人通過對寺廟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然美的贊美。整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寧靜的感受,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一種寧靜、舒適的情緒,也從中體會到了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愉悅。
“假榻臥云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yún quán sì
游云泉寺
rén rì fǎng shān sì, chūn fēng néng jiè wēn.
人日訪山寺,春風能借溫。
liǔ qiáo tōng yě shuǐ, bǎi jìng yǐn zhòng mén.
柳橋通野水,柏徑隱重門。
quán dòu lái hé chǔ, méi huā bié yǒu cūn.
泉竇來何處,梅花別有村。
cóng róng xún hòu yuē, jiǎ tà wò yún gēn.
從容尋后約,假榻臥云根。
“假榻臥云根”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