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圖能病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圖能病客”全詩
既醉失匕箸,吐茵墮巾幘。
何堪款曲意,貽念風月夕。
拂旦往問訊,慚恨見顏色。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組詩詞作品。這組詩詞表達了山居生活中的喜悅和孤獨,以及對客人的期待和失望。
這首詩詞以招待客人為主題,表現了詩人歡迎客人的心情。詩人并不追求能夠使客人感到舒適和滿足的條件,而是真誠地希望能夠與客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然而,由于沉溺于酒色之中,詩人丟失了餐具和帽子,使得他感到有些尷尬和慚愧。他產生了對客人款待不周的念頭,擔心自己給客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整首詩詞透露出一種淡泊寧靜的山居生活的氛圍。詩人在山居中獨自生活,傾心追求心靈上的寧靜和自由。他對于世俗的繁雜和功利并不感興趣,而是追求與自然的親近和與詩意的交融。這種生活態度體現了宋代士人對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展現了詩人對于內心世界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山居生活中的一次招待客人的經歷,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于自然、人情的體悟。它既表達出對客人到訪的期待和歡樂,又透露出詩人對于自己行為的反思和自責,以及對于山居生活的追求和憧憬。整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思考。
“不圖能病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zhāo kè tú kè huān, bù tú néng bìng kè.
招客圖客歡,不圖能病客。
jì zuì shī bǐ zhù, tǔ yīn duò jīn zé.
既醉失匕箸,吐茵墮巾幘。
hé kān kuǎn qǔ yì, yí niàn fēng yuè xī.
何堪款曲意,貽念風月夕。
fú dàn wǎng wèn xùn, cán hèn jiàn yán sè.
拂旦往問訊,慚恨見顏色。
“不圖能病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