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覺非吾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便覺非吾廬”全詩
茍無水光寒,便覺非吾廬。
漪漣漾芳渚,澄影浮晴虛。
樂哉濠梁心,已復游嘉魚。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山居生活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鑿池固不廣,納納隘所居。
茍無水光寒,便覺非吾廬。
漪漣漾芳渚,澄影浮晴虛。
樂哉濠梁心,已復游嘉魚。
這首詩的詩意表達了詩人居住在山居中的心境和感受。詩開頭提到鑿池的廣度有限,居所狹小,但是詩人并不因此而感到狹隘,因為他認為只要有清涼的水光和寒氣,即使居住環境簡陋,也不會覺得不滿足。接著,詩人描繪了水面上蕩漾的漣漪和倒映的晴空,形容了山居的寧靜和恬靜的美景。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山居中的心境,他覺得自己的心境宛如濠梁一般寬廣,已經恢復到游動的美麗魚兒一樣自在自由。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居的環境和詩人的心境,展示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達了他內心深處的寧靜和自由之感。整首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淡泊、恬靜的情懷,讓讀者感受到山居生活的美好和詩人心靈的寧靜。
“便覺非吾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záo chí gù bù guǎng, nà nà ài suǒ jū.
鑿池固不廣,納納隘所居。
gǒu wú shuǐ guāng hán, biàn jué fēi wú lú.
茍無水光寒,便覺非吾廬。
yī lián yàng fāng zhǔ, chéng yǐng fú qíng xū.
漪漣漾芳渚,澄影浮晴虛。
lè zāi háo liáng xīn, yǐ fù yóu jiā yú.
樂哉濠梁心,已復游嘉魚。
“便覺非吾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