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屨涉晴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杖屨涉晴晝”全詩
時物破百感,環山獻明秀。
承宇茂芳桂,追涼風細逗。
摘果靡憚勞,聊用引稚幼。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山居雜詩九十首》
作者:曹勛(宋代)
飯了縱閑適,杖屨涉晴晝。
時物破百感,環山獻明秀。
承宇茂芳桂,追涼風細逗。
摘果靡憚勞,聊用引稚幼。
中文譯文:
吃過飯后放松自在,手持拐杖穿越晴朗的白日。
周圍的景物喚起百般情感,山環獻上明媚的美景。
屋宇下繁茂的桂花,追逐著輕柔的涼風娛樂自己。
采摘果實并不覺得辛勞,只為逗引年幼的孩子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于山居的閑適生活。他在飯后感到身心放松,用拐杖在晴朗的白天漫步。周圍的自然景物引發了他百般情感,山巒環繞呈現出明媚的美景。在屋宇下,茂盛的桂花散發著芬芳,吹來的涼風輕柔而令人心曠神怡,作者追逐其中,享受自然的陶醉。他也不忘采摘果實,即使有些辛勞,卻樂此不疲。這樣的生活令他感到滿足,也能引起他內心深處的安寧和寧靜。此外,他還樂于與年幼的孩子們分享這些美好的時刻,將歡樂傳遞給他們。
整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在山居的寧靜和恬淡生活。他通過與自然的親密接觸,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與神奇,并將這份美好的感受分享給他人。這首詩詞流露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清凈寧靜心境的追求。通過細膩而深入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山居生活中所體驗到的寧靜、愉悅和滿足,也引發人們對大自然的向往和思索。
“杖屨涉晴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fàn le zòng xián shì, zhàng jù shè qíng zhòu.
飯了縱閑適,杖屨涉晴晝。
shí wù pò bǎi gǎn, huán shān xiàn míng xiù.
時物破百感,環山獻明秀。
chéng yǔ mào fāng guì, zhuī liáng fēng xì dòu.
承宇茂芳桂,追涼風細逗。
zhāi guǒ mí dàn láo, liáo yòng yǐn zhì yòu.
摘果靡憚勞,聊用引稚幼。
“杖屨涉晴晝”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六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