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客迷芳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客迷芳菲”全詩
堤中有平道,百尺隱金鎚。
柳色間桃李,行客迷芳菲。
牙檣從西來,云表開龍旗。
一舟挽千人,萬舟若魚麗。
舟中盡絕色,不厭荒淫饑。
錦帆壓奔流,日夜東南馳。
龍舟未及返,身辱吳公泥。
神器朱所托,化作迷樓灰。
向來桃與李,花色猶不衰。
向來堤上柳,柳色猶依依。
唐公已舉晉陽甲,草木雖小知無隋。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隋堤柳》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隋堤柳》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隋堤上的柳樹景色,以及隋堤上行舟的繁盛景象,同時也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時代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隋堤上的景色,展示了柳樹的美麗和繁茂。柳樹的枝葉在桃李之間掩映,行人在柳蔭下迷失了芳菲之境。詩中提到了從西方來的牙檣和云表上的龍旗,使得整個景色更加壯麗。同時,詩中也描述了行船的熱鬧場面,一艘船上載著千人,成千上萬的船只如魚般閃爍。船中美女如云,使人沉醉其中,即使荒淫和饑餓也不覺得厭倦。
詩中還提到了錦帆,形容船只飛速駛過江面,日夜不停地向東南方駛去。龍舟尚未返回,作者卻身陷吳公泥中,感到身份的屈辱和無奈。神奇的寶器朱砂托付給了作者,最終化為了迷宮的灰塵。詩中提到了過去的桃花和李花,雖然花的顏色依舊鮮艷,但是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堤上的柳樹依然依依不舍地搖曳著。
最后兩句提到了唐公舉起晉陽甲的事情,表示草木雖然渺小,但仍然知曉隋朝的興衰。這里暗指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更迭,傳達了作者對歷史和時代命運的思考。
《隋堤柳》通過描繪隋堤上的景色和行船的繁盛場面,展現了美麗和繁榮的一面,同時也透露了時代變遷和歷史滄桑的情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以及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使得整首詩充滿了詩意和情感,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受。
“行客迷芳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í dī liǔ
隋堤柳
suí dī liǔ, qiān lǐ jiā suí dī.
隋堤柳,千里夾隋堤。
dī zhōng yǒu píng dào, bǎi chǐ yǐn jīn chuí.
堤中有平道,百尺隱金鎚。
liǔ sè jiān táo lǐ, xíng kè mí fāng fēi.
柳色間桃李,行客迷芳菲。
yá qiáng cóng xī lái, yún biǎo kāi lóng qí.
牙檣從西來,云表開龍旗。
yī zhōu wǎn qiān rén, wàn zhōu ruò yú lì.
一舟挽千人,萬舟若魚麗。
zhōu zhōng jǐn jué sè, bù yàn huāng yín jī.
舟中盡絕色,不厭荒淫饑。
jǐn fān yā bēn liú, rì yè dōng nán chí.
錦帆壓奔流,日夜東南馳。
lóng zhōu wèi jí fǎn, shēn rǔ wú gōng ní.
龍舟未及返,身辱吳公泥。
shén qì zhū suǒ tuō, huà zuò mí lóu huī.
神器朱所托,化作迷樓灰。
xiàng lái táo yǔ lǐ, huā sè yóu bù shuāi.
向來桃與李,花色猶不衰。
xiàng lái dī shàng liǔ, liǔ sè yóu yī yī.
向來堤上柳,柳色猶依依。
táng gōng yǐ jǔ jìn yáng jiǎ, cǎo mù suī xiǎo zhī wú suí.
唐公已舉晉陽甲,草木雖小知無隋。
“行客迷芳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上聲五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