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日秋風鵰鶚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他日秋風鵰鶚便”全詩
游子固聞懷楚玉,垂堂應每倚荊扉。
仲舒正爾宜投策,丘嫂從渠不下機。
他日秋風鵰鶚便,雍容車騎更光暉。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和陳朝議見寄二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陳朝議見寄二首》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思念公事業未能歸,不要嫌棄我身陷京城的塵土,像一個寄居客一樣。遠在他鄉的游子無論如何都會懷念故國的珍寶,而我作為官員,每每依靠朝廷的門扉來支撐著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像仲舒那樣正直堅定的人,應該毅然投身于政務之中,而丘嫂卻不愿意同渠人一樣去從政。將來的某一天,當秋風吹來時,英勇的鵰鶚將會飛翔,莊重的車騎將會更加輝煌壯麗。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曹勛對自己未能回歸故鄉的遺憾和對京城生活的無奈。他將自己比作一個寄居在京城的客人,身陷塵土之中,無法回到心靈的棲息地。同時,他也借游子懷念故國之玉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還提到了他希望像仲舒那樣投身于政務,而不同于丘嫂的消極態度。最后,他寄望未來,希望能夠看到更加輝煌的場景,表達了對國家的繁榮興旺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人和社會的思考,展現了作者在異鄉生活中的苦悶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對應了游子懷念故國的情感和自己作為官員的身份地位。通過比較仲舒和丘嫂的態度,展示了作者對從政的崇高追求和對消極怠政的批判。最后,通過描繪未來的景象,表達了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美好祝愿。整首詩詞既抒發了個人的情感,又融入了對社會和國家的關切,以此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懷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他日秋風鵰鶚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 cháo yì jiàn jì èr shǒu
和陳朝議見寄二首
niàn gōng shì yè wèi néng guī, mò yàn jīng chén huà kè yī.
念公事業未能歸,莫厭京塵化客衣。
yóu zǐ gù wén huái chǔ yù, chuí táng yīng měi yǐ jīng fēi.
游子固聞懷楚玉,垂堂應每倚荊扉。
zhòng shū zhèng ěr yí tóu cè, qiū sǎo cóng qú bù xià jī.
仲舒正爾宜投策,丘嫂從渠不下機。
tā rì qiū fēng diāo è biàn, yōng róng chē qí gèng guāng huī.
他日秋風鵰鶚便,雍容車騎更光暉。
“他日秋風鵰鶚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