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心知振古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憂患心知振古稀”全詩
孰能狡兔謀三穴,且原鷦鷯寄一枝。
出隴麥苗憂客念,搖風柳色動春辭。
與公共作詩麾役,不害閑中故作癡。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和人惠詩二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人惠詩二首》是宋代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歲月的感慨和對于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憂患心知振古稀,
北征讀盡少陵詩。
孰能狡兔謀三穴,
且原鷦鷯寄一枝。
出隴麥苗憂客念,
搖風柳色動春辭。
與公共作詩麾役,
不害閑中故作癡。
詩詞的詩意和賞析如下:
這首詩詞以自省的心態表達了作者對于歲月的感慨和對于人生的思考。作者在年老之際,深感憂患的心情使其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北征讀盡少陵之詩,表明作者在北方出征時,通過閱讀少陵的詩作,對歷史的滄桑和人情冷暖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接下來的兩句“孰能狡兔謀三穴,且原鷦鷯寄一枝”,通過典故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選擇的思考。狡兔謀三穴意味著人們常常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謀求多個選擇,而鷦鷯寄一枝則表明作者更傾向于專注于一件事情,并將全部心思投入其中。這種姿態體現了作者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和對于追求真正價值的追求。
最后兩句“出隴麥苗憂客念,搖風柳色動春辭”則表達了作者對于客居他鄉的思念之情和對于時光流轉的感慨。隴麥苗是指西北地區的農作物,作者借此象征了客居他鄉的身份。搖風柳色動春辭則描繪了春天柳樹搖曳的景象,寓意著時光的流轉和生命的離別。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與公共共同從事詩作的創作,認為這并不會對他的閑暇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反而能夠在平凡的日常中繼續追求藝術的境界。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深刻的思考和對于人生的領悟,表達了作者對于歲月流轉和人生選擇的感慨。同時,作者以平淡的語言和典故的運用,使詩詞更富有哲理與內涵。
“憂患心知振古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rén huì shī èr shǒu
和人惠詩二首
yōu huàn xīn zhī zhèn gǔ xī, běi zhēng dú jǐn shǎo líng shī.
憂患心知振古稀,北征讀盡少陵詩。
shú néng jiǎo tù móu sān xué, qiě yuán jiāo liáo jì yī zhī.
孰能狡兔謀三穴,且原鷦鷯寄一枝。
chū lǒng mài miáo yōu kè niàn, yáo fēng liǔ sè dòng chūn cí.
出隴麥苗憂客念,搖風柳色動春辭。
yǔ gōng gòng zuò shī huī yì, bù hài xián zhōng gù zuò chī.
與公共作詩麾役,不害閑中故作癡。
“憂患心知振古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