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無一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人無一存”全詩
主人既昏亂,國破家亦焚。
宮館變禾黍,萬人無一存。
朝伏蓬蒿下,暮宿荊莽間。
豈不念儔侶,豈不懷玉山。
儔侶高飛斃繒繳,玉山迢遞多鷹鹯。
又不見咸陽三月火不滅,吳宮萬戶飛灰煙。
春鴻社燕尚燒死,況復黃口乏修翰。
喜無挾彈兒,空城姑所安。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空城雀二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空城雀二首
去年已生子,今年復生孫。
主人既昏亂,國破家亦焚。
宮館變禾黍,萬人無一存。
朝伏蓬蒿下,暮宿荊莽間。
豈不念儔侶,豈不懷玉山。
儔侶高飛斃繒繳,玉山迢遞多鷹鹯。
又不見咸陽三月火不滅,吳宮萬戶飛灰煙。
春鴻社燕尚燒死,況復黃口乏修翰。
喜無挾彈兒,空城姑所安。
【譯文】
去年我已生下兒子,今年又生下孫子。
國君既昏亂,國家被毀壞。
宮殿變為田地,人類無一幸存。
早晨躲避在野草叢下,夜晚宿營在茂密的叢林中。
難道不懷念我的朋友,難道不思念我心愛的玉山。
我的朋友們高飛而死,像絲綢被纏繞的尸體,而玉山則迢迢遙遠,有許多鷹鹯飛翔其間。
而咸陽城里的大火至今未熄滅,吳宮萬戶飛揚著灰煙。
春天的鴻雁和社燕也被燒死,何況那些黃口少年缺乏修翰之才。
我雖然欣喜沒有攜帶彈藥的孩子,但是空蕩的城池如何能安全。
【詩意與賞析】
《空城雀二首》是宋代曹勛的作品,通過描繪一個荒廢的城市,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痛苦和對家國淪亡的憂傷之情。
詩中以冷峻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戰亂后的凄涼景象。透過主人已經失去理智、國家陷入混亂的描寫,展現了無邊的悲涼和絕望。宮殿變為禾黍田,萬人卻無一幸免,生活在草叢和茂密叢林中,無處安身。這種荒蕪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的憂心和對當時戰亂帶來的傷害的深刻感受。
詩中還通過提到朋友和玉山,揭示了作者對親友和故土的思念之情。朋友們高飛而死,玉山則迢遞遙遠,有許多鷹鹯飛翔其中,襯托出戰亂中個人情感的無奈和疏離感。咸陽城火未滅、吳宮成灰煙,表達了對國家毀滅的深深痛恨。而春天的鴻雁和社燕也被燒死,黃口少年缺乏修翰之才,暗示了文化教育的荒廢,以及對知識分子的關切。
最后兩句“喜無挾彈兒,空城姑所安”,表達了作者對沒有攜帶武器的孩子的慶幸,同時也道出了空城中的安全與平靜。這種安全卻是建立在城池空蕩、國家淪亡的基礎上,是一種苦澀的無奈和諷刺。
整首詩以冷峻的筆觸勾勒出戰亂時期的凄涼景象,展現了作者對戰亂和國家淪亡帶來的痛苦和憂傷之情。通過對個人和家國的失落與牽掛的描繪,詩中透露出對親情、友情和文化教育的關懷,同時也呈現出對戰爭和動蕩時局的深深反思與批判。
“萬人無一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ōng chéng què èr shǒu
空城雀二首
qù nián yǐ shēng zǐ, jīn nián fù shēng sūn.
去年已生子,今年復生孫。
zhǔ rén jì hūn luàn, guó pò jiā yì fén.
主人既昏亂,國破家亦焚。
gōng guǎn biàn hé shǔ, wàn rén wú yī cún.
宮館變禾黍,萬人無一存。
cháo fú péng hāo xià, mù sù jīng mǎng jiān.
朝伏蓬蒿下,暮宿荊莽間。
qǐ bù niàn chóu lǚ, qǐ bù huái yù shān.
豈不念儔侶,豈不懷玉山。
chóu lǚ gāo fēi bì zēng jiǎo, yù shān tiáo dì duō yīng zhān.
儔侶高飛斃繒繳,玉山迢遞多鷹鹯。
yòu bú jiàn xián yáng sān yuè huǒ bù miè, wú gōng wàn hù fēi huī yān.
又不見咸陽三月火不滅,吳宮萬戶飛灰煙。
chūn hóng shè yàn shàng shāo sǐ, kuàng fù huáng kǒu fá xiū hàn.
春鴻社燕尚燒死,況復黃口乏修翰。
xǐ wú xié dàn ér, kōng chéng gū suǒ ān.
喜無挾彈兒,空城姑所安。
“萬人無一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