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意疎慵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意疎慵外”全詩
漸冰留水研,時喜拂窗風。
能賦懷王粲,開樽憶孔融。
警寒方認鶴,掃逕屢嗔童。
色動書帷白,寒侵蠟炬紅。
剡溪逸想,透句墮春工。
豈意疎慵外,猶存引領中。
須君乘暖景,一笑得相同。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和賀子忱喜雪》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賀子忱喜雪》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蘊玉梅初艷,埋青麥自豐。
在冬天,粉紅色的梅花初次綻放,猶如嬌艷的美玉,青麥也在地下茁壯成長。
漸冰留水研,時喜拂窗風。
漸漸結冰的水中留下了冰屑,微風吹過拂動著窗戶,給人帶來喜悅之情。
能賦懷王粲,開樽憶孔融。
能夠寫出有關王粲的賦詩,讓人想起王粲的才華。開啟酒罐讓人回憶起孔融,也暗示著作者對古代文人的敬仰。
警寒方認鶴,掃逕屢嗔童。
在嚴寒的冬天,只有真正的鶴鳥才能察覺到寒冷的來臨,而小孩子們卻屢次在小巷中嬉戲,不以為意,引起了鶴鳥的不滿。
色動書帷白,寒侵蠟炬紅。
書帷上的字句因為驚動而搖曳生姿,寒冷侵襲著蠟燭的紅光。
剡溪逸想,透句墮春工。
剡溪的景色引發了作者的遐想,透過詩句表達出來,仿佛一幅春天的畫卷從字句中展現。
豈意疎慵外,猶存引領中。
作者并沒有想到自己能夠在懶散之外,依然保有引領他人的能力和責任感。
須君乘暖景,一笑得相同。
希望你能夠乘著溫暖的春光,與我一同分享一片快樂,只需一笑,我們便能心心相通。
這首詩詞以冬天的雪景為背景,以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情感為主題。通過對梅花、青麥、冰、風、鶴、書帷、蠟炬等元素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文學的熱愛,并通過引用歷史人物王粲和孔融,展示了對古代文人的贊美和敬仰之情。整首詩詞以樸實自然的筆觸,展示了作者對冬天景物的細致觀察和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友誼的向往。
“豈意疎慵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è zi chén xǐ xuě
和賀子忱喜雪
yùn yù méi chū yàn, mái qīng mài zì fēng.
蘊玉梅初艷,埋青麥自豐。
jiàn bīng liú shuǐ yán, shí xǐ fú chuāng fēng.
漸冰留水研,時喜拂窗風。
néng fù huái wáng càn, kāi zūn yì kǒng róng.
能賦懷王粲,開樽憶孔融。
jǐng hán fāng rèn hè, sǎo jìng lǚ chēn tóng.
警寒方認鶴,掃逕屢嗔童。
sè dòng shū wéi bái, hán qīn là jù hóng.
色動書帷白,寒侵蠟炬紅。
shàn xī yì xiǎng, tòu jù duò chūn gōng.
剡溪逸想,透句墮春工。
qǐ yì shū yōng wài, yóu cún yǐn lǐng zhōng.
豈意疎慵外,猶存引領中。
xū jūn chéng nuǎn jǐng, yī xiào dé xiāng tóng.
須君乘暖景,一笑得相同。
“豈意疎慵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