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麒麟閣上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是麒麟閣上人”全詩
只宜桐柏山中老,不是麒麟閣上人。
故病未休新病起,黑頭應笑白頭新。
天公早賜還山詔,懷抱紛紛倦俗塵。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再乞休致未遂得二詩呈之奇鄉友》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乞休致未遂得二詩呈之奇鄉友》是宋代曹勛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早年追求功名的無奈和對于離世歸山的向往,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于歲月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深刻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為:
錄錄雖能早致身,
中年東海與西秦。
只宜桐柏山中老,
不是麒麟閣上人。
故病未休新病起,
黑頭應笑白頭新。
天公早賜還山詔,
懷抱紛紛倦俗塵。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首先,詩人表達了自己早年就追求功名的決心和努力。他說自己雖然早早地就能致身于仕途,但是中年之后卻在東海和西秦之間漂泊,沒有得到理想的成就。這里的東海和西秦可以被理解為隱喻,代表了仕途和功名的追求,而詩人在其中徘徊不定,未能如愿。
其次,詩人表達了對于歸隱山林、返璞歸真的向往。他認為自己只適合在桐柏山中度過晚年,不應該像居住在麒麟閣的人那樣追逐功名。這里的桐柏山可以被視為隱逸的象征,代表了遠離塵囂、追求寧靜自然的生活。
最后,詩人反思了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變遷。他說自己的舊病還未痊愈,新病又接踵而至,黑發應該嘲笑白發的新生。這里表達了對于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感慨,詩人意識到自己已經步入晚年,渴望能夠早日得到天子的賜詔,回歸山林,擺脫塵世的煩擾。
這首詩詞賞析了曹勛對于功名與隱逸、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思考和追求。通過描繪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內心感受,詩人表達了對于寧靜自然的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思了人生的無常和歲月的無情。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深情與哲理,使讀者在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和短暫之余,也能體味到對于寧靜與真實的追求。
“不是麒麟閣上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qǐ xiū zhì wèi suì dé èr shī chéng zhī qí xiāng yǒu
再乞休致未遂得二詩呈之奇鄉友
lù lù suī néng zǎo zhì shēn, zhōng nián dōng hǎi yǔ xī qín.
錄錄雖能早致身,中年東海與西秦。
zhǐ yí tóng bǎi shān zhōng lǎo, bú shì qí lín gé shàng rén.
只宜桐柏山中老,不是麒麟閣上人。
gù bìng wèi xiū xīn bìng qǐ, hēi tóu yīng xiào bái tóu xīn.
故病未休新病起,黑頭應笑白頭新。
tiān gōng zǎo cì hái shān zhào, huái bào fēn fēn juàn sú chén.
天公早賜還山詔,懷抱紛紛倦俗塵。
“不是麒麟閣上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