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歸亟引掛冠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欲歸亟引掛冠年”全詩
未病遽為辭職去,欲歸亟引掛冠年。
冒寒須放尋梅步,更窘常留買藥錢。
恩許天臺遂幽筑,清風一棹送歸船。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休致后效樂天體》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休致后效樂天體》是宋代詩人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豁達樂觀的心態和對人生的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來受性豈其天,
遇物常隨處處緣。
未病遽為辭職去,
欲歸亟引掛冠年。
冒寒須放尋梅步,
更窘常留買藥錢。
恩許天臺遂幽筑,
清風一棹送歸船。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的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他認為人的性格和命運并非完全由天生決定,而是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的經歷,表達了對生活的領悟和對人生的思考。他在面對困境時不畏艱難,堅持積極向前,同時也對逝去的歲月感到惋惜和懷念。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獨特見解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首句"從來受性豈其天"表明詩人認為人的性格并非完全由天生所決定,而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詩人接著寫道"遇物常隨處處緣",意味著人們在生活中的種種遭遇都是由于緣分的安排,暗示了一種對命運的接受和順從。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詩人在面對困境時的態度。"未病遽為辭職去"表達了詩人對健康的珍惜和對追求自由的渴望。"欲歸亟引掛冠年"則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回歸故土的迫切愿望。
后面的兩句"冒寒須放尋梅步,更窘常留買藥錢"描繪了詩人在寒冷的環境中尋找梅花的情景,以及為了購買藥物而陷入困窘的境地。這些描寫表達了詩人樂觀、積極的精神,他不畏艱難,堅持前行。
最后兩句"恩許天臺遂幽筑,清風一棹送歸船"描繪了詩人在清風拂面中離開幽居,踏上歸途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追求自由和回歸自然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流暢的節奏,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的心態,展現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由、回歸自然的追求。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個人經歷,引發讀者對生活、命運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對世界的獨到見解。
“欲歸亟引掛冠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ū zhì hòu xiào lè tiān tǐ
休致后效樂天體
cóng lái shòu xìng qǐ qí tiān, yù wù cháng suí chǔ chù yuán.
從來受性豈其天,遇物常隨處處緣。
wèi bìng jù wèi cí zhí qù, yù guī jí yǐn guà guān nián.
未病遽為辭職去,欲歸亟引掛冠年。
mào hán xū fàng xún méi bù, gèng jiǒng cháng liú mǎi yào qián.
冒寒須放尋梅步,更窘常留買藥錢。
ēn xǔ tiān tāi suì yōu zhù, qīng fēng yī zhào sòng guī chuán.
恩許天臺遂幽筑,清風一棹送歸船。
“欲歸亟引掛冠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