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忘懷接勝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笑忘懷接勝流”全詩
公已吉祥求止止,我方奔走覓休休。
故山應有猿鶴怨,壯節但隨蒲柳秋。
薦讀公詩固三嘆,從今可但破牢愁。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用前韻言歸》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前韻言歸》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為主題,通過對梅風、白蘋洲等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忘卻塵世煩惱、追求寧靜自由的心境。
詩詞的中文譯文:
梅風欲轉白蘋洲,
一笑忘懷接勝流。
公已吉祥求止止,
我方奔走覓休休。
故山應有猿鶴怨,
壯節但隨蒲柳秋。
薦讀公詩固三嘆,
從今可但破牢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梅風和白蘋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自由、擺脫塵世紛擾的愿望。梅風轉動的意象暗示著時光的流轉,詩人在這個時刻通過一笑將浮世的憂愁遺忘,接納勝利和失敗。詩中提到了"公"和"我",分別代表了公共事務和個人生活,公已吉祥求止,而詩人仍在奔走勞累,渴望休息。這種對自由和寧靜的追求,與現實生活中的繁忙相對立,形成了對比。詩中還提到了故山、猿鶴、蒲柳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自然的向往。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這首詩的推崇,認為從現在開始,可以借此詩來打破內心的困擾和愁苦。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愿望和情感,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與個人的體驗相結合,傳達了追求心靈自由和寧靜的主題。這種對自然和內心境遇的抒發,體現了宋代詩人的典型風格,也反映了當時社會背景下文人士對于自由與寧靜的向往。
“一笑忘懷接勝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qián yùn yán guī
用前韻言歸
méi fēng yù zhuǎn bái píng zhōu, yī xiào wàng huái jiē shèng liú.
梅風欲轉白蘋洲,一笑忘懷接勝流。
gōng yǐ jí xiáng qiú zhǐ zhǐ, wǒ fāng bēn zǒu mì xiū xiū.
公已吉祥求止止,我方奔走覓休休。
gù shān yīng yǒu yuán hè yuàn, zhuàng jié dàn suí pú liǔ qiū.
故山應有猿鶴怨,壯節但隨蒲柳秋。
jiàn dú gōng shī gù sān tàn, cóng jīn kě dàn pò láo chóu.
薦讀公詩固三嘆,從今可但破牢愁。
“一笑忘懷接勝流”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