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節臨瀚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按節臨瀚海”全詩
幕中延揖客,馬首系降王。
封君行負弩,天子賜干將。
后乘騰沙漠,前驅過渭陽。
簫鼓通平樂,旌旗屬建章。
明堂獻捷罷,甲予自生光。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鼓吹曲》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鼓吹曲》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描繪了按時節出征的壯麗場面,以及將領受命征戰的壯志豪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按照時令出征瀚海,展示朔方軍隊的輝煌。在營帳中迎接賓客,馬首系著屬于降王的韁繩。封賜君主的負弩,天子賜予的干將。驅車穿越沙漠,領軍先驅經過渭陽。簫鼓奏響平樂,旌旗隸屬于建章。在明堂獻上勝利捷報后,我的盔甲自然散發出光輝。
詩意:
《鼓吹曲》以宏大的場面和雄壯的氣勢描繪了軍隊出征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壯麗的景象和將領的豪情壯志,表達了對戰爭和勝利的贊美,以及對軍隊英勇奮戰的敬佩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生動的筆觸描繪了軍隊出征的盛況和將領的英勇威武,展現了宋代軍隊的壯麗場面和軍人的英勇品質。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致入微,使讀者仿佛能夠親身感受到軍隊出征的氣勢和威力。通過描寫馬首系降王的韁繩、封賜的負弩和干將,詩人體現了將領的威嚴和君主對他們的賞識。詩詞結尾處,以明堂獻捷罷和甲予自生光的形象,突出了將領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和輝煌勝利的喜悅之情。
整首詩詞氣勢恢弘,措辭華麗,展現了宋代軍隊的威嚴和壯烈。通過對戰爭和勝利的贊美,詩人表達了對軍隊的敬佩和對將領英勇奮戰的贊頌。這首詩詞以其雄壯的氣勢和生動的描寫,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現了曹勛作為一位宋代文人的才華和對軍事事業的熱愛。
“按節臨瀚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ǔ chuī qū
鼓吹曲
àn jié lín hàn hǎi, shū jūn huī shuò fāng.
按節臨瀚海,舒軍輝朔方。
mù zhōng yán yī kè, mǎ shǒu xì jiàng wáng.
幕中延揖客,馬首系降王。
fēng jūn xíng fù nǔ, tiān zǐ cì gàn jiàng.
封君行負弩,天子賜干將。
hòu chéng téng shā mò, qián qū guò wèi yáng.
后乘騰沙漠,前驅過渭陽。
xiāo gǔ tōng píng lè, jīng qí shǔ jiàn zhāng.
簫鼓通平樂,旌旗屬建章。
míng táng xiàn jié bà, jiǎ yǔ zì shēng guāng.
明堂獻捷罷,甲予自生光。
“按節臨瀚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