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此建安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婉此建安格”全詩
婉此建安格,當從古人求。
醉侯豈可縻,當封富民侯。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和王倅見惠十篇》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王倅見惠十篇》
曹勛,宋代文人,創作了許多優秀的詩詞作品。《和王倅見惠十篇》是他的一首詩詞作品,下面我將為您提供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若人富文史,皮里羅陽秋。
婉此建安格,當從古人求。
醉侯豈可縻,當封富民侯。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對文化和歷史的重視以及對貴族和富民階層的期望。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文化和歷史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夠像古人一樣,通過學習和追求,培養出豐富的文化修養。他認為,對于一個人來說,真正的財富不僅僅來自物質的富裕,更重要的是內在的修養和文化的積累。他將這種修養比喻為潔白的秋蟬,蘊含在平凡的外表之下。他追求的并不是虛浮的功名利祿,而是希望能夠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贊賞。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隱喻來傳達詩人的主題。首先,詩人通過富文史的比喻,強調了文化修養的重要性。他將文化比作融入皮膚內部的陽秋之氣,傳達了文化修養與個體的緊密聯系,以及其對個人內在品質的塑造作用。其次,詩人以婉約的建安格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表達了對文化傳統和古代文人的崇敬之情。建安格是東漢時期建安文學的代表,具有高尚的文化品味和風格,詩人希望能夠通過學習古人的作品和精神,提升自己的文學修養和審美境界。最后,詩人提到醉侯和富民侯,暗示了他對社會地位和財富的期待。然而,他并不是追求虛榮的榮耀和財富,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文化修養來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味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文化修養和歷史傳承的追求,以及對貴族和富民階層的期望。詩人通過隱喻和意象的運用,將自己對文化的向往和追求巧妙地融入詩中,展現了他對內在修養的重視和對社會地位的理性追求。這首詩詞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是曹勛作品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婉此建安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cuì jiàn huì shí piān
和王倅見惠十篇
ruò rén fù wén shǐ, pí lǐ luó yáng qiū.
若人富文史,皮里羅陽秋。
wǎn cǐ jiàn ān gé, dāng cóng gǔ rén qiú.
婉此建安格,當從古人求。
zuì hóu qǐ kě mí, dāng fēng fù mín hóu.
醉侯豈可縻,當封富民侯。
“婉此建安格”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