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溪之阻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涇溪之阻兮”全詩
涇溪之人兮,不可以同游。
涇溪之阻兮,猶可以為梁。
涇溪之險兮,石齧吾廧。
涇溪之水兮,猶可以徒涉。
涇溪之人兮,不可以相接。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涇溪行》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涇溪行》
朝代:宋代
作者:曹勛
涇溪之水兮,猶可以方舟。
涇溪之人兮,不可以同游。
涇溪之阻兮,猶可以為梁。
涇溪之險兮,石齧吾廧。
涇溪之水兮,猶可以徒涉。
涇溪之人兮,不可以相接。
【中文譯文】
涇溪的水啊,可以用來行船。
涇溪的人啊,不能一同游玩。
涇溪的阻礙啊,可以作為橋梁。
涇溪的險阻啊,石頭咬碎了我的鞋底。
涇溪的水啊,可以徒步涉過。
涇溪的人啊,不能相互接觸。
【詩意和賞析】
《涇溪行》是宋代詩人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詩中以涇溪為背景,描繪了水流、人物和環境的特點,并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一種思索和感慨。
詩人通過涇溪的水和人來表達了一種對人際關系的思考。詩中描述了涇溪的水可以用來方舟行船,但人卻不能一同游玩,不能相互接觸。這種對水與人不同屬性的對比,折射出人際交往中的種種隔閡和障礙。通過涇溪的難以接近和阻礙,詩人傳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和距離感。
此外,詩中還描繪了涇溪的險阻和阻礙,比喻了生活中的困難和坎坷。涇溪的險阻如同石頭咬碎了詩人的鞋底,表達了生活中的艱辛和挫折。然而,詩人依然堅持前行,用腳步徒涉涇溪。這種意志與堅持,展示了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
總的來說,詩人通過對涇溪的描寫,折射出了人際關系的隔閡和困難,以及生活中的艱辛和坎坷。然而,詩人并未消沉,而是堅持勇往直前。這首詩通過對涇溪的描寫,寄托了詩人對人際關系和生活困境的思考,以及對堅持和奮斗的追求。
“涇溪之阻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xī xíng
涇溪行
jīng xī zhī shuǐ xī, yóu kě yǐ fāng zhōu.
涇溪之水兮,猶可以方舟。
jīng xī zhī rén xī, bù kě yǐ tóng yóu.
涇溪之人兮,不可以同游。
jīng xī zhī zǔ xī, yóu kě yǐ wéi liáng.
涇溪之阻兮,猶可以為梁。
jīng xī zhī xiǎn xī, shí niè wú qiáng.
涇溪之險兮,石齧吾廧。
jīng xī zhī shuǐ xī, yóu kě yǐ tú shè.
涇溪之水兮,猶可以徒涉。
jīng xī zhī rén xī, bù kě yǐ xiāng jiē.
涇溪之人兮,不可以相接。
“涇溪之阻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